驱逐舰支队简称驱支;还有护卫舰大队,建成护大。都可算是有满满苏联遗风的一组称呼。而超级大国海军从来只有大舰队、分舰队、特混舰队、一直到航母打击群的说法,从来没有驱逐舰支队,也没听说过有什么护卫舰大队。这里当然不是要讨论哪种舰船的组成办法更洋气,那种更土气。假设有12艘10万吨级的现役航母,哪怕叫“航母下乡渔业工作队”,全球也绝对没有敢小看的。因此怎么个叫法只是一个称呼,与真实实力与实际作战能力并没有绝对的相关性。早年的苏联红海军之所以有驱支的叫法,主要在于苏联在二战以前海军实力一直相对孱弱,与其陆地第一大国的形象严重的不相符。而早年的沙俄舰队,在对马海战中近乎全军覆没,因此给苏联留下的最多只有几艘老式巡洋舰。
图片
也都没有什么实战能力,要强化海军只能自己动手重新建设。苏联早期也想直接建造现代化巡洋舰甚至是战列舰,但不久就爆发了二战,大型水面战舰的建造只能暂停。于是在二战中能用的只有千把吨的驱逐舰加少量的潜艇;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冷战大规模开始后苏联海军才逐步有了更多的资源发展万吨级大舰。不过驱支的叫法则流传到其他国家。苏联都是如此,那么早期受其深刻影响的方面,就更缺乏比驱逐舰还大的主力舰。唯一的一艘巡洋舰还自沉了。重金购买的“4大金刚”,都是火炮驱逐舰,其实满排吨位比当今的056A系列都大不到哪里去,上面导弹都是后来加装的。这4艘驱逐舰长期用来扼守内海的门户,作为核心区域的海上屏障。至于更往南的万里海疆,就主要以300到500吨的炮艇;
为主守卫了。而4艘火炮驱逐舰,就组成了最早也是资格最老的一个驱支。后来状况改善后,还是借鉴他国的图纸,加上自身的技术改进,研发制造出了十多艘3950吨级的蒸汽驱逐舰,而且还逐步配上了大型反舰导弹。同时也开始了2000吨以下护卫舰的研发制造。这样就最终形成了6大驱支。虽然叫驱支,但是并不能单纯靠蒸汽驱逐舰实现满编。于是所谓的驱支只是蒸汽驱逐舰与柴油护卫舰的混合。这种实力虽然初步成型,但是与当时的先进海军对比,仍然是相对落后的。毕竟所有驱护舰连最基本的防空导弹都没有。到了上世纪末。随着再次引进了4艘蒸汽大舰。外加与其配套的区域防空体系。此后自研的新驱逐舰与护卫舰数量逐步增多。于是所有新舰首先用来充实3到4个主力驱支。
与此同时把过去的多艘3950吨级的蒸汽驱逐舰往次要的驱支集中,于是老舰集中的驱支就有了“海上养老院”的戏称。但是谁也没想到最近的不超过15年,经过第一轮造舰高潮,就出现了50驱的局面,其中有40艘都是新锐的盾舰。那么如果按照过去8艘水面主力一个驱支的老办法来,那么6大驱支全部可以变成真正的驱逐舰支队还有余,而且里面的神盾舰艇占据80%;这在全球也是很罕见的。如果按照10艘驱逐舰一个驱支,那么也已经有5个驱支可以满编驱逐舰,根本不需要再用护卫舰来充数了。单纯10艘大盾在全球已经是除去2大国之外,其他海军都很难拿出来的阵容。因此很多人认为会增加驱支的数量,结果多年下来居然基本没变。如果第二波造舰高潮再进行个大半,那么有80甚至100盾,
都是很正常的。到时候就算是1个驱支超额配置12盾都多到无法安排。因此要么再增加驱支数量,包括海外常驻驱支;要么就彻底改变驱支的编成;直接升级为十几个航母打击群,附带两栖攻击群。对此谁有更好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