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发生了很多事情,而在当前,正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在任何时候,一个不确定因素都可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我们,甚至是影响到我们的经济生活,这可不是杞人忧天,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是造成对外贸易的直接反应,进而或影响到我们广大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从当前我国政府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我们能够察觉到什么,这些数据里面隐藏的故事才值得我们思考。
一组经济数据,道出多少秘密先从我国官方近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说起,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中国进出口增速双双回落,按美元计价,中国7月进口同比增长11%,前值17.2%;7月出口同比增长7.2%,前值11.3%。进出口数据跟前值差距较大,个别原因在于钢材出口大幅下滑,1-7月钢材出口4795万吨,同比下降28.7%;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出口主力依然是这些大类商品,凸显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从我国进出口数据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我国经济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依然较大,不过,从6月份经济增速来看,拉动我国当前的核心动力是消费,下面看一下关于我国消费的具体情况。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1%,非食品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2.9%,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鸡蛋与猪肉价格同比下滑。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日常消费依然低迷,制约我国劳动群众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及收入预期,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直接影响到我们劳动者的收入,更何况,对于有产家庭来讲,大部分收入要交给银行(你知道吗),而我国依靠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动力的前景也看似不乐观。
而与食品消费价格指数相应的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0%。在当前我国提倡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去产能、去库存并行,给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带来了一波上涨机会,尤其是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可以享受到改革红利,但是对于中下游企业来讲,会面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
在经济复苏触底反弹中,先知先觉的是工业指数,当前看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具有先导性,通过对比ppi指数与CPI指数,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说明从上游的工业价格传导给终端消费者有一定的递延性,而当前消费行情低迷,最终上游的工业价格能不能让终端消费者买单成为最大的问题!
一波经济行情即将到达终点从我国的经济改革政策,致使ppi指数持续数月在高位徘徊,当该指数慢慢传递到我们终端消费者手中时,这是一个行情周期,不过,我们能不能为此买单尚且不论,(如果最终价格不能在消费者手中消化,上面的这些产业链将会被反噬),当CPI指数开始反弹时,意味着经济或出现过热的可能,而在此,资本市场最能率先觉察,当前,已经出现一波农林牧渔全线上涨的行情,如果这一波行情导致CPI指数太高,国家就会采取强力手段调控经济,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届时周期也会随之出现大的顶部。
在当前我们消费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旦各方面消费价格指数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最终我们消费者都要选择被迫买单,而这一选择,已经渐行渐近。当然,也意味着一场周期行情结束,或许,在海外及国内足够大的消费市场下,我国经济能成功塑造一波新的经济周期,以此给我们广大劳动群众带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