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油价下跌促使中东国家走进“后石油时代”,沙特和阿联酋尤其希望通过加强与中美两国的贸易来提振增长。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5日报道,2014年油价暴跌的影响仍在中东地区回荡,油价高企时的十年富足已被持续两年的财政危机取代,而痛楚还在这一地区继续。然而,经济学家们看到了有望复苏的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的对中东的展望中预计,2017年海湾地区的非石油增长将从去年的2%增至3%。
报道称,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尤其希望通过加强与中美的贸易来提振增长。作为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沙特在经历两年削减支出以弥合不断扩大的预算赤字之后迫切需要一轮复苏,现在该国热衷于在投资和贸易方面开辟新渠道。
5月,美国与沙特达成了价值高达3800亿美元的协议,包括1100亿美元的军火协议。沙特也在寻求资本流入本国经济,沙特石油部长哈立德·法立赫表示,在沙特国内被称为“2030年愿景”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进程将推动资本流入,便利外国投资者做生意。与此同时,在设法实现国内经济基础多样化、摆脱对西方盟国传统依赖的过程中,沙特也在转向东方。
今年3月,沙特国王萨勒曼访华,双方签署了价值650亿美元的协议,包括建设炼油厂和石化厂的计划。作为沙特原油日益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国在中东错综复杂的冲突中保持着自身利益的平衡。
报道称,密切关注着沙特国王访华的还有其他海湾国家,这些国家也在探索与中国发展更深入的贸易关系。在阿联酋,迪拜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迪拜正遥望中国,希望能为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由亚洲、中东和非洲进入欧洲的新贸易路线提供便利。迪拜成功的“自由区”——为在此开设业务的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了从工业到媒体、技术等众多公司。
“我们正迅速走向一个‘后石油时代的阿联酋’,”迪拜王储谢赫哈姆丹·本·穆罕默德·阿勒马克图姆最近表示,“我们正在进一步使经济多样化,吸引更多投资。”
迪拜的金融“自由区”——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寻求的自身定位是所谓南南贸易走廊的中心,这条走廊由相互进行贸易(而非与西方国家)的新兴经济体组成。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表示,这里活跃的注册公司数量已从2015年的1445家增至2016年的1648家。其中,受监管的金融公司数量增加了10%。在入驻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公司中,约11%来自亚洲,预计这一比例还将上升。
“经由迪拜进入阿拉伯世界的不断增加的贸易路线中有许多都是由中国带动的,中国还在为广大中东地区、非洲及南亚地区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执政官伊萨·卡兹姆说,“为南南走廊的贸易和投资提供便利仍是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先任务。”他表示,总体上,阿联酋对于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得潜在利益感兴趣。
中国农业银行于2013年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开设分行,处理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国农业银行行长赵欢表示,阿联酋与中国之间不断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与人民币日益国际化一道,正助推农行为双边贸易与合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欢说,迪拜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正在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前来投资和经营。
资料图:海湾国家阿联酋。新华社记者李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