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前后,是皮革厂新区陆地重型船台基本设施到位,特殊船舶模块首次亮相1整年的时间段。现在有新图片出来,不过这里只文字描述一下。总体看与一个月前变化不小,但是还不到出现特别大动作的阶段。瀚海狼山所说的特别大的动作,是指特殊船舶,从陆地重型船台的生产阶段。进入到首次下水,运输到4号干船坞内整体合拢这类的建造进程、生产位置和生产状态完全不同的阶段。其实过去推文也屡次强调了。新型特殊船舶的建造从头到尾包括:前期规划论证、分系统测试实验、设计单位整体设计、船厂细化生产设计、设备订货采购、船厂厂房内切割钢板小模块焊接、大模块上陆地重型船台组装、首次通过港池和浮船坞下水再入坞合拢、特殊干船坞内整体成型、整船下水到舾装港池完成舾装、海上试航直到交付。整整11个比较大的分步骤,狼山这里用到的描述词汇不是每个都很专业。
但是整体上这11个阶段,是一个都少不了。目前恰恰是进行到了第7个关键阶段的后半期。后面还有都可以公开看到的4大剩余阶段。人们往往把后面的可以公开观察的4大阶段当做一艘巨舰生产的主要时期。其实前面的7个阶段才是更需要扎扎实实,更具有决定性。建成后的特殊巨舰外形如何,性能怎样,在全球排名第几,其实在前面的阶段早就决定了一切。后面的步骤不过是履行建造程序而已。而且前面的7大阶段,可能已经进行了10年之久。仅仅在陆地重型船台组装,到目前也不知不觉的已经过去了1年的时间。目前的现状是,前一阶段亮相的,还在重型船台轨道北侧的两大动力舱段,加上他们头顶的部分覆盖的风雨棚,目前都已经整体移动到了船台轨道的南侧,也就是靠近下水舾装港池的位置。前几天,两大动力舱段被发现“分开”了。
现在看来又合在一起,在靠水边一侧重新合拢。这等于是把2个巨段和他们上面的风雨棚,整体的移动到了“准备下水”的位置。但是未来的1到2个月内是否通过浮船坞下水,并运输到4号坞内还有待观察。上个月原先靠近水边的生产轨道上下,原先的一些红铁锈色不见了。有人问这是否是有新模块上船台?实际上这是把轨道上下原先的生产位置,在合拢大模块过程中打磨下来的焊接缝的锈迹和保护油漆,因此整体呈现暗红色。打扫干净了。就是准备要移动模块,或者有新模块上线。现在大模块和风雨棚整体南移后,可见北侧的轨道上也同时打扫干净了,不排除有新的龙骨段模块上线合拢。现在巨型龙门吊也跟着移动到了南侧。不是继续吊装模块,而是吊装新设立的那个固定塔吊。这说明会在下一步的下水和设备吊装中用到这个吊车,未来全船台有3套起重设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生产准备区的模块比过去有所增加。而且往陆地船台运输经过的道路上,都已经被各种形状的小模块占满道路一侧,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道路一侧都几乎占满了。狼山研判这些模块全加起来,基本可以组成机库地面以下的全部船体。
无论采取塔式组装法还是巨段入坞合拢。动力舱段都是必须先入坞。因此2个动力舱巨段先移动到准备下水的区域。下一步是再在轨道和托盘上合拢动力舱以前的龙骨段还是动力舱以后的龙骨段,需要进一步观察。另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下水兼舾装港池挖深清淤工作进展迅速,有多台挖泥船继续在港池内部作业,过去船台下水区边上存在了1年多的一段淤泥,终于不见了。这说明靠近船台的水面区域已经全面挖深。因此判断在未来2个月内,随时可以有动力段下水入坞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