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航空领域的深入运用。超远程隐身无人机的战略优势充分的体现出来。比如作为预警机,有人预警机最多飞行在1万米的高空,最多维持6到7个小时的预警能力,就必须进行替换。要保持24小时以内,对周边半径500公里空域的预警,理论上则需要至少4架有人预警机。考虑到往返战区的时间消耗和人员的持续工作能力,实际上需要至少6到7架昂贵的有人预警机才可以做到。谁谁家空军就曾经对某一试验空域,进行过多次全天候不间断预警,结果发现要保持72小时连续预警,也就是三天三夜。那么至少需要8架同类有人预警机才行。比理论上需要4架预警机的计算整整多了1倍的飞机数量。而72小时以后,连8架都不够用了。因为连续的部署,会降低飞机和人员的妥善率,其中哪怕中间有一个小小的故障,整个预警体系就会出现极大的漏洞。
要实现一周以上时间的不间断预警,需要部署的有人预警机需要12架以上。当代一般中等规模战役需要持续至少一个月,那么就需要一个完整的预警师团,也就是24架中大型预警机保持对一个战略方向的部署。现在全球能同时拿出24架预警机,只对一个战略方向的,其实只有G2。其他的任何军事强国,都没有超过20架的现役预警机。如果把同样的预警“大盘子”安装在大型智能无人机上,那么一架无人机就可以保持不间断值班48小时。对一个战略方向保持一个月的不间断预警,只需要6架左右的同类无人预警机就能绰绰有余。而且大型无人预警机可以稳定高飞到15000米以上,比有人机的视野更大,预警范围可以加大到750公里以上。同样道理,有人的隐身攻击机,比如当今仍然保持全球最强记录的B2,完成一次基地外10000公里的轰炸和往返任务,需要至少空中加油4次。
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必须连续36小时以上不得休息,只能用药物维持状态,负面影响极大。而用同类的智能隐身无人机,可以轻松完成同等任务。而且飞机体量只需要B2的一半大小。最多需要来回加一次油,甚至全程不加油都可以。因为隐身无人攻击机不需要驾驶舱和人员生存维护系统。大大节省了内部的可用空间,内部全部用来装载油料和炸弹。以少的多的消耗完成洲际轰炸任务。目前国内飞的最远的大型无人机,被认为是双体“神雕”。主翼非常宽大,足足有42米!可以保证其在空气稀薄,气压较小的高空巡航时,仍然有较高的升力,满足飞机平飞需求。该机的机身四周有分布式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可以提供360度的早期预警,它的雷达可能采用了双波段设计,可以在X波段和UHF波段工作。神雕目前的最大升限,已经超过2万米!领先于美国全球鹰的1.8万米!最大任务航程可以达到1.8万公里。但是距离全球鹰的2.6万公里的最大航程仍然差距明显。
1.8万公里的最大往返航程,仍然只能在第二岛链内外的海空活动,无法达到影响以夏威夷为代表的第3岛链的作战要求。而且神雕的隐身性能并不完善。在美国的全球鹰被轻易击落后,同样面临同等的风险。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全隐身的,航程在2.6万公里以上,最好到3万公里的大型智能隐身无人机。在国产4代中推实现突破后,目前已经基本扫清了技术障碍。这种超远程隐身无人机是有人洲际隐轰的最好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