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潜艇大单不争了!欧洲军工巨头直言:印度实在太贪心
2019-11-06 06:33:09




早在12年之前,印度国防部就通过了P-75I常规潜艇采购计划,这个耗资上百亿美元的军购大单旨在于向印度海军提供至少6艘先进潜艇,撑起未来印度海军水下作战的大梁。
但就在近段时间,包括瑞典萨博在内的两家军工巨头相继退出了P-75I常规潜艇的竞标,对此萨博高层也直言不讳的表态称,印度国防部的"不平衡政策",是瑞典萨博做出退出竞标决定的核心原因。


图为下水前的印度P-75"卡尔瓦里"常规潜艇,P-75I的定位比它更加前卫。
在印度现任政府的"武器国产化"规定之下,印度国防部不得不在前些年再次修改P-75I潜艇项目的招标要求,把原定的"向国外采购潜艇"改成"国内船厂在国外转让技术下自主生产潜艇"。
而考虑到印度异常复杂的采购和拨款体系,这一要求的修改直接导致印度P-75I潜艇项目"推倒重来",从2007年到2017年间近十年的所有努力直接化为乌有。但比起时间上的拖沓,印度政府的要求更让西方军火巨头们感到疑惑:究竟是谁有求于谁?


图为建造P-75"卡尔瓦里"潜艇的印度马扎冈船厂,该厂质量事故频发。
具体来说,印度国防部不仅要求投标P-75I潜艇项目的外国军工企业需要转移全部潜艇生产技术,更要求外国军工企业要对P-75I潜艇的工期质量负相应责任。
但在提出如此严苛要求的同时,印度国防部还做出额外限制,规定外国军工企业在P-75I潜艇项目中的份额占比不能超过49%,而这就意味着外国军工企业无法拥有合资企业,乃至于整个潜艇生产项目的控制权。
既没有控制权,又要求负责任,那么瑞典萨博最终选择甩手不干,也就是令人毫不意外的结果了。


图为德国向希腊出口的214型潜艇。
在瑞典萨博退出之后,参加印度P-75I潜艇竞标的就只剩下了俄罗斯"红宝石"设计局、德国TKMS(蒂森-克虏伯)、以及法国的DCNS。
而根据印度国防部的说法,即便不清楚是哪一家军工巨头跟随瑞典萨博脚步,退出了P-75I潜艇项目的竞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P-75I潜艇项目竞标已经从"多人游戏"变成了"二人对局",印度人自身在国际军火巨头间周旋获取利益的机会也随之不复存在。


图为瑞典萨博的A26型潜艇想象图,该艇仍在建造当中。
当然,这种"作茧自缚"的情况对于印度来说早就不是头一回:在同俄罗斯就卡莫夫设计局的卡-226轻型直升机项目合作上,印度就强硬地要求俄罗斯需在印度安置卡-226直升机50%的生产工作量。
但当卡莫夫设计局前往印度实际考察之后,俄罗斯人才发现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印度的工业基础不足以制造发动机、旋翼等精密零件,组装俄罗斯运来的套件其实就已经是印度人所能做到的上限……


图为俄罗斯卡-226轻型直升机,该机的印度国产化计划已经受阻多年。
然则从印度人的角度来看,即便印度在这种盲目追求国产化率的道路上受害颇多,印度人也完全没有回头的机会,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如果印度国防部在某个类似的军备采购计划上"认错",证明了"转让技术下自主生产"这条道路并非天衣无缝,那么印度现行所有的军备采购计划都将面临推倒重来的困境——P-75I常规潜艇项目如果还要经历这么一次来回折腾,那么印度恐怕要到2050年才能接收首艘潜艇,届时距离P-75I项目的概念出现恐怕已有整整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