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顶不住了?压箱底的技术敞开卖!中国:我全都要!
2019-05-23 13:56:01



航空发动机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国工业发展上的一块心病,在新的世纪,我们制造出了大量型号的新型飞机,包括运输机,战斗机,直升机。

而作为这些新制造的飞机的核心部件发动机,却几乎很少有自己独立研发的,也就直-20的涡轴发动机使我们自己搞定的;

但是其他的具有代表性的20系列,也就是歼-20、运-20,到现在也没用上自家国产的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总是拖后腿,国家也着急,为了彻底改变了这种面貌,中国特别将国内所有航空发动机厂家捏成拳头,合并成中国航发集团,而且单独给了上千亿的研发资金;

但是到目前为止成效依然是不显著,为什么?真不是我们的研发人员不努力,而是因为我们的研发人员包括生产工人的研发和生产经验不足,这一顶工业上的皇冠,真不是那么好戴的。


但是如今,情况却发生了改变!乌克兰一座“金矿”级的发动机公司,敞开胸怀,拥抱中国,将向中国提供海量的发动机产品;



而且包括任何设计和制造的关键诀窍,使得中国发动机队伍,能迅速走出这探索期,尽快进入飞跃井喷!

5月2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发文章称,乌克兰航空发动机企业“马达西奇”公司总裁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目前正在与中国展开深度合作。

他说:”如果不和中国合作,我将只能裁员一万人。(与)俄罗斯(的合作)完了,现在我们必须和中国合作”

不熟悉的朋友们可能对于马达西奇公司不太了解,实际上,总部位于扎波罗热的马达西奇股份公司(Мотор Січ)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制造商;



也是目前乌克兰唯一的一家具备固定翼飞机发动机、直升机发动机和工业涡轮机制造能力的大型公司。

如果说,众所周知的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原安东诺夫设计局)是“乌克兰航空工业的大脑”的话,那么马达西奇公司完全可以配得上“乌克兰航空工业的心脏”之称,而且它还是当今乌克兰航空工业出口的中坚力量。


除了战斗机之外,大家所熟知的几款苏联/俄罗斯的大型飞机和直升机,几乎都是使用的这家公司生产的航空发动机。



▲米-26的心脏——D-136三轴发动机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

该公司总裁博古斯拉耶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正和该公司展开深度技术合作。

中方技术人员对于马达西奇的历史资料和未来计划最感兴趣,尤其是关于生产线安排和车间协同方面的细节问题。

这基本上就是说,马达西奇公司可以向中方敞开出售各种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材料数据、历史资料甚至是生产工艺。

以往我们说我国造不好航空发动机是因为材料不过关,实际上这个刻板印象早就过时了,我国造不出好的航空发动机,实际上是在设计和生产环节存在着相当大的技术空白。



而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在这方面,可以说正好能和我国航空工业形成互补。

博古斯拉耶夫还给采访人员提供了一个细节,他说:“他们(中方人员)会和我们聊上三个小时,然后第二天,另一组完全不同的人会过来,他们会问和昨天一样的问题,然后这会重复一个星期。”

而这家公司,目前也的确有很多款型号的发动机是我们需要的,

D-136、MS-500V和TV3-117VMA-SBM1V直升机用涡轴发动机,AI-450S通用航空飞机发动机,D436-148FM和D-18T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D-27对转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以及AI-222系列军用喷气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几乎都是宝贝,AI-222喷气发动机是中国L15猎鹰教练机的推进器,据说乌克兰已经向中方转让技术;

而D-136三轴发动机是世界最大直升机米26的推进器,也是中国38吨重型直升机的专用发动机,而D436-148FM发动机则可以提供8吨推力,中国ARJ客机军用改型和未来的喷气水上飞机都可以使用;

而D-18T发动机则可以提供23.4吨推力,可以支持国内更大型号的军用运输机。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说,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这些发动机,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和欧美一些顶尖的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产品差远了,我们为何还要购买技术?



▲GE家的航空发动机好是好,问题是也得买得到才行

虎哥想说,欧美的航空发动机好是好,可问题是你也得买得到技术才行。

而乌克兰的这些航空发动机虽然说在性能上确实比不过欧美的顶尖航空发动机,但是对于目前连有没有的问题还没解决利索的我国来说,还是相当有用的。

与其好高骛远的只盯着欧美顶尖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撞个头破血流,不如脚踏实地的从基础做起,和乌克兰人合作,逐步改进其原有的航空发动机,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更何况,乌克兰的发动机,现在属于跳楼大甩卖,拿下之后,几乎都是成熟型号,成熟产品,直接可以用。

当然了,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这样深入的和中国展开合作,也并不是因为两国的关系有多么好,实在是这家公司被逼的走投无路了。

自从乌克兰因为颜色革命的缘故,和俄罗斯的关系恶化之后,马达西奇公司就失去了自家最大的客户——俄罗斯军方。

在濒临破产的背景下,马达西奇公司自然是有什么卖什么,只要肯给钱就行。



欧美因为自身的发动机技术比乌克兰还要好,所以这两家是不会出钱购买马达西奇公司的产品的,能够救马达西奇公司于危难之中的国家,也就中国一家。

而现在不单单是发动机和技术,我们甚至正在以极低的价格成批成批的将这些发动机的设计生产团队连人带生产线都打包带走,这样的好事可不多见。

如今虎哥也只是希望,有了马达西奇公司这个基础深厚的基石做跳板,中国航空发动机可以发展的更快更稳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