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两个老兵的故事
2017-06-12 08:10:55



(一)
1984年老山作战,14军某团开进途中路经文山。炮连副指导员杨富华找教导员朱季历请假:教导员,我回家看看。
教导员问:你家在哪?他指了指:不远。
部队在城边兵站吃完饭就得走,教导员脸上不悦。杨富华解释:我有急事,看一眼就转来,要不了半小时。
教导员看了看表:好吧,半小时!
杨富华是从独立师补充到团里的干部,教导员对他的情况并不了解:杨富华虽不是文山人,但爱人是文山的一名中学老师。10天前,他的妻子满了预产期。因为要打仗,杨富华一直没有向部队请假。这回路过文山,他无论如何要回去看一眼妻子小孩。
他一路飞奔回家,邻居看到他说:哎哟,你咋才回来!你老婆正生哩,好恼火哟,喊叫了两天两夜啦!
他这才知道妻子还没生呢,扭头便往医院跑。
杨富华找到妻子产房,妻子一头乱发被汗水浸透,嘴上满是咬伤。岳母白了他一眼:你还知道回来!
他赶紧跑到医院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筐鸡蛋,把岳母拉出来:妈,我不能久待,我是路过,这就要走……
一向无重话的岳母跳起来喊:你走,你走!走了就不要再回来,这没你的妻子,也没你的孩子!
杨富华说:妈,以后你会明白。岳母见他真的要走,猜他是要去打仗,将他拉进产房:你都看到孩子的脑壳顶了,就是原子弹打来了嘛,你也得等一小会儿呀!
医生见杨富华一身泥,一脸汗,连忙把他和他岳母请到门外。杨富华问:医生,大人要紧么?我要大人,不要孩子啦。医生说:大人孩子都没事,包在我身上。你要能等,再有半个小时我看就差不多了。
杨富华道:医生,一百多号人在车上等着哩。老医生挥挥手:那就去吧,快去!尽管放心好了。老医生又给老太太做工作:他在这儿使不上劲……
杨富华扑通跪下,哭道:医生,拜托啦!妈,拜托啦!多多拜托啦!
他一路哭着跑回部队,快到连队,把泪擦干了,不愿让战士们看见。
教导员后来知道了杨富华请假的原因,专门向杨富华道歉。杨富华说,没啥,千军万马的行动总不能等我一个,以后我如果活着,天天给老婆做饭洗衣服。又说:当兵的,真不该找老婆。我要没结婚,决不找!
教导员流了泪,说:“你的感情经得起一颗原子弹爆炸啊!”
打完仗,杨富华的妻子带孩子来队探亲,教导员向他妻子道歉。杨富华妻子说:“我当时真气昏了!”教导员说:“杨富华讲了,他以后天天给你做饭洗衣服弥补。”
杨富华妻子说:“要做饭洗衣服的人,我找他?”
教导员问:“那你为什么找他?”
她说:“我就看上你们当兵的这个‘傻’劲!”


图注:战斗英雄张大权夫妇和儿子张平的战前留影。张大权牺牲于收复老山之战。

(二)
老山作战期间,打八里河东山的部队有个炮连,战果突出。连队指导员张国强既做政治工作又指挥打炮,只要捕捉到目标,就立即下令开炮,一发不着二发准着。
可就是这个传奇式的指导员,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张国强是河南人,1973年入伍,1976年结婚。他家只有一个70岁的老父,常年卧病,爱人对他老父敬奉照料,还包种全家的责任田。他们有一个3岁的女儿,家庭重担都压在妻子肩上。
部队接到作战任务时,他接到小舅子的电报:姐病重。张国强对妻子的身体早有担忧,近年他每次探亲,都发现妻子因劳累过度,过一年像老了十年。小舅子这次拍来电报,说明情况很严重了。
但部队已进入战前准备,张国强作为连队主官,知道不可能请假。他向司务长借了200元钱给爱人汇去,附言:暂不能归,望全力治疗。在写给司务长的借条上则写:如我牺牲,请在抚恤金中扣除。
没过些天,张国强又接到两封催归电报。他知道妻子病情危重,拿着几封电报找领导请假。团里认为他的情况很特殊,但部队马上要上前线,要求他在家只住一星期,不要超假。
张国强连夜赶到昆明,买了张火车票回到河南。到家一看,妻子已是皮包骨,嘴能动,声音却细微。他寄回家的200元基本没动,压在床铺下。3岁的女儿炕上炕下爬,脏得像团泥球。
他抱起爱人揣上钱:上县城看病去。小舅子闻讯赶来,把张国强拉到一边:我姐没救了,医生说是癌,晚期了。
张国强忍住悲伤,清理屋里屋外,给妻子换了铺草,洗了被褥,买了药品营养品,一匙匙喂妻子。妻子虚弱不说话,但有了笑意。女儿也换了干净衣裳,搂着爸爸又唱又跳。
眨眼6天过去,张国强嗫嚅着对小舅子说,明天要回部队。小舅子一听,两眼圆瞪,握起了拳头。张国强很希望他捶自己一顿,但妻子从床上爬了起来,费劲地说:我跟你走,我要你看着我死……
小舅子没打他,但话比拳头重:什么上头规定,工作需要,这个那个,无非为的一个——想当官,往上爬,怕给上司落个不好的印象!可你就不怕人没良心,要天打雷轰么!
亲友邻居也来了,七嘴八舌道:国强呀,人生在世,功名利禄重要,可仁义值千金呀,看看你老婆这样子,你咋忍心说得出一个走字,她可是拿骨髓给你一家当灯油呵……
张国强无言以对,妻子病成这样,他怎么可能还会想着挣表现?打仗是要死人的,连队干部嫩、兵员新,就指望自己能带一带,尽可能少死人、多杀敌。再说,团里考虑自己情况特殊特批了一周假,自己怎么能在战时逾假不归?
可是,这些道理怎么跟乡亲讲得清?夜里,他给妻子说了一番理,女人听明白了,不再拦他。他亲吻熟睡的女儿,泪水淌满女儿的脸。
他给小舅子留了个纸条:好兄弟,原谅我,但愿我还能看到你姐姐,不然我只有祈愿真有来生,让我变牛变马来报答你们。
门被小舅子锁了,他跳窗而出,赶回了部队。老山炮战,连队首战告捷,他收到了家里的电报,妻子在他离家的第三天离世。因电报是先到部队原驻地后转到前线的,迟到了20多天。
与电报同时收到的,还有几封信。村里老辈写道:古有陈世美,今有你张国强!陈世美杀妻灭子,千古落骂名,你张国强面临妻子落气拔腿而逃,天理不容!
张国强如五雷轰顶。战斗紧张激烈,他不能哭,也不能告诉别人。他独自到僻静山谷,造了一座假坟,采了一抱花,跪地大哭:妞她妈,我对不起你,我给你叩头,求你原谅!你才28岁,你本不该找我呀……
张国强的秘密,被连队通信员发现,报告了连长,连长报告了团里。在团里蹲点的军首长采了山花,在他妻子“坟”前敬礼:“我们将用胜利来祭奠您!有像您这样的好军属,有像您丈夫这样的好干部,我们一定能打好这一仗!”


图注:《英雄探妻》:一等功臣、西藏阿里军分区原副政委张良善探望亡妻。

(三)
这两个故事,源自两位参战老兵的讲述。文中所述的人和事,并非文学创作,而是真人真事。
“当兵的不该找老婆”,这是副指导员杨富华愧对妻子时说的话。他的内心,并非像教导员说的那样,可以“经得起原子弹爆炸”,只是因为战争的逼迫,需要军人的内心足够强大。
“古有陈世美,今有张国强”,这是乡亲们对指导员张国强“跳窗归队”的评价。家与国的选择,如此尖锐地考验这位指导员。张国强有错吗?没错。
杨富华的妻子,毫不稀罕丈夫做饭洗衣服弥补亏欠,因为她看上的是当兵的“傻劲”。张国强的妻子,听了丈夫说的一番话,不再要求丈夫“带她走,看她死”,默默目送丈夫跳窗归队。
军人伟大。他们在战争中是战士,在家庭中是丈夫、是父亲。与战场上的生死考验相比,他们更大的压力或许来自家庭。
军属伟大。她们对丈夫的要求,只是陪伴生子,只是“看着自己死”,丈夫没能满足她们的愿望,依然无怨无恨。
战争的胜利属于军人,同样属于千千万万个伟大的军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