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评论摘编如下:
蔡英文上台后,“一例一休”、开放日本核灾地区食品进口等争议,抗争一波接一波。选在执政前半年就急于处理这些重大政策,民进党想要快速清理战场,让执政的第三、四年少点争议,以利于下次大选。算盘看起来打得精,但民进党似乎没有意识到,开辟太多战场带来压力,且最残酷的经济战场,也还没浮现。
民进党执政后,华航罢工、“一例一休”、日本核灾地区食品进口、同性婚姻等争议政策议题,有些是被迫应战,部分则是民进党主动开辟战场。这些事件不约而同,都引发一定程度的社会抗争,迫使向来与民进党关系相对友好的社运、劳工团体,站上第一线抗议。
号称最会沟通的“政府”,面对抗争却瞻前顾后、手足无措,很大的原因是,民进党执政前后的立场不一。以劳基法修法为例,一月大选结果出炉后,民进党就应体认,执政后要面对周休二日、砍七天假的战场。但在新国会,民进党“立委”面对马时代“劳动部长”陈雄文时,仍不断痛批砍七天假,是扼杀劳工权益。民进党当家后,立刻换了嘴脸,想劳资双方都讨好,结果是作茧自缚,里外不是人。马英九时期,开放美牛美猪、日本核食问题,民进党“立委”指着官员痛骂的场景历历在目;民进党执政后,这些大炮“立委”,却全都噤声。
台湾原希望积极争取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第二轮谈判,但川普主政下的美国,TPP几乎宣告死亡;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关系倒退,大陆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台湾很难参与,“新南向政策”是否画饼充饥也不得而知。难怪有学者直言,在经贸上台湾将变成亚细亚的孤儿。
民进党想快速清理重大争议政策的战场,他们或许能天真认为,政治口水落幕后就能走向平坦的连任之路;但别忘记,经济、民生议题攸关民众温饱,人民一定很有感。政治性的战场清除了,但最实质也最残酷的经济战场,根本还没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