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话叫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渔翁。尤其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上,有便宜不赚那叫头脑不清醒。在鹬蚌相争的寓言中,渔翁是占据整体优势地位的,但是在近现国际关系中,得利的渔翁,却未必都是世界一流的超级大国。二战以前,美国可算是全球最大的渔翁。美国这个国家诞生本身,就是欧洲列强内部激烈争夺霸权的结果。如果没有法国的鼎力相助,美国想脱离当时国力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国而独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此后美国国势的发展壮大,同样也是继续利用欧洲列强的争斗。不断的两头放高利D。并且趁机大规模的并吞欧洲强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而迅速壮大。这种渔翁得利,到了2次大战期间,达到了最高峰。但让美国人没想到的是,二战后的国际大环境,美国本身也成了别的渔翁得利的对象。
美苏冷战期间苦斗了40多年,几乎不相上下。2次在亚洲战争的失败,让美国建国接近200年来第一次战略收缩。而此时的日本、德国,却成了得利的渔翁,以相对小的多的资源投入防务。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工业实力有一度超越美国的迹象。当然,美国好歹还在这两个国家都驻扎有大军,只能动用国家力量,用广场协议,直接打压这两个国家,这才没至于阴沟翻船。其实还有一个国家也是得利的渔翁。这就是法国,二战后美国基本没有在法国驻军,因此此后法国的发展似乎更加独立一些,出现了北约内部,一个美国装备体系外相对独立的唯一例外。而且在军工产品的出口方面,这些年来,抢夺了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比如美国已经没有常规潜艇的生产线。而法国潜艇就在国际上大行其道。动辄数百亿美元的销售额。美国人看了只能干着急。
其实要论大卖军火,德国人才是真正最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那家。从冷战中后期,西德就不声不响的占据了国际军火交易的第三把交椅。而且这个优势,居然维持了接近40年!个别年份,甚至会超过苏俄,上升到全球的第二位。德国一边大卖高端军火,对外还一直给人一个本国军备孱弱、无心发展自身军事实力的和平形象。从法德的例子可以看出。虽然一天到晚你争我夺,喊打喊杀的超级大国,能够大批的对外销售武器。但是反过来说,能大量对外销售武器的国家,却未必都是超级大国。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也不复杂:超级大国相互间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有些顶级武器,比如天基系统、洲际导弹、核动力航母、核潜艇、战略轰炸机、主力战斗机,这些最顶级的武器,大多是不卖的。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国家敢买。而作为二档武器,德法等二档国家的产品质量还算不错。而且购买二挡国家的武器,也不需要和购买超级大国的武器一样,变相等于立即在大国争锋中站队。
现在俄罗斯的苏57能够向土耳其意向性出售100架。虽然有从美国的老虎嘴里夺食的意味。但是瀚海狼山个人认为,其意义仍然和美苏争霸的年代,武装各自的盟友有很大的不同。今后的俄罗斯军工出口,大有走向当年的德法“中立国家渔翁得利”的趋势。不排除今后十来年,俄罗斯的军火出口出现一个小的回升期。但是逐步退出一流大国之间的全球争锋,则未必是俄方的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