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政府难改老毛病?看看金主们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1-03-20 17:29:58



作为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与中国的首次面对面接触,正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备受全世界关注。尽管没人对美方的“地主之谊”抱有太高期待,但美方在开场白阶段就严重超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仍然让人大跌眼镜。这样的“待客之道”,哪里还有全球头号大国的风范?



事实上,早在此次对话之前,美国就“小动作”不断。一方面,是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制造对抗:就在对话前夕,美国外长和防长启程开始“环中国行”,先后访问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并在美日联合声明中罕见点名中国;上周五(12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的领导人还举行“四方安全对话”,强调所谓的“价值观同盟”,也被外界解读为直接指向中国。



另一方面,美国变本加厉地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升级对中国企业的恶意打压:同样在对话前夕,美国商务部向多家中国公司发出传票,要求展开“国安调查”;同样在上周五,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直接认定,包括华为在内的五家中国公司“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拜登政府选在此时向中国企业发难,固然和这一轮“小圈子”外交一样,有对中国示威、企图增加谈判筹码的意味,但同时说明,美国新政府已经走上特朗普的老路,不仅难改干涉他国内政的传统,更是继承了泛化国家安全、霸凌他国企业的老毛病。



口口声声“外交回来了”,时时刻刻对华紧逼,拜登政府如此表现,难免让其华尔街的“金主们”失望。作为有别于特朗普的传统精英政客,拜登曾被从华尔街到硅谷的大财团和科技巨头寄予厚望。美国企业难舍中国这个全球数一数二的市场,而且大多投入巨额资金和数年时间在中国建起供应链。就算拜登政府不考虑与中国“脱钩”的政治后果,金主们焉能不考虑自己的“财路”和沉没成本?



美国企业已经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态度。就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前夕,彭博新闻社报道,美国大银行竞相加注中国市场。一份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高盛集团、花旗银行集团、摩根大通公司、美国银行有限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公司这“五大行”在华敞口达到778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0%,其中高盛的增幅高达33%。业内人士布罗克·西尔弗斯对此评论说,这些银行就“像蜂群追逐鲜花一样被强劲的经济表现所吸引”。



如果说华尔街在美国以“友华”著称,那么美国科技界近年来与中国同行的竞争日趋激烈,他们的态度对于拜登政府来说可能更有“参考意义”。美国普罗托科尔网站日前对1578名美国技术企业从业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赞同或强烈赞同“美国对中国技术公司的限制太过分了”,60%的人说美国技术公司应该与中国技术公司更密切地合作,58%的人赞同或强烈赞同“与中国的冷战可能使美国科技公司陷入瘫痪”。



美国科技界的担忧并非言过其实。美国上届政府曾通过“断供”芯片等高科技产品,试图遏制中国企业发展,保住本国科技优势。但据美国研究机构荣鼎咨询公司最近估计,失去中国客户将使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年销售额损失540亿美元。不仅如此,美国人为阻断全球科技供应链,也是不久前全球范围内汽车行业芯片短缺的原因之一,美国汽车巨头通用和福特等均因“缺芯”减产。想卡别人的脖子,自己先落得“芯荒”,这样的“打法”如何不让金主们警惕?



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曾在自己的《悬崖边缘》一书中,回忆中国如何在2008年没有抛售“两房”债券,为美国摆脱金融危机提供一臂之力。摒弃零和、合则两利,既能让曾经的美国银行业走出悬崖边缘,也是中美关系永不过时的“正确打开方式”。但愿美国新政府,能记住保尔森的这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