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27日刊发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财政部顾问、华尔街高管史蒂文·拉特纳的文章称,随着中国向前发展,华盛顿感到自己停滞不前。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猛烈抨击恰恰暗示了中国经济的成功。
文章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贸易行为的抨击可能正占据媒体头条,但这一争端的背后,是中美两种模式之间一场意义更为重大的斗争。
近年来,在这场竞争中,中国模式实现了比美国更为繁盛的经济成就。实际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猛烈抨击恰恰暗示了中国经济的成功。
文章称,尽管有人表示质疑,但中国模式继续繁荣发展。中国模式比历史上任何其他体制都更快地帮助更多的人摆脱了贫困。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近年来未能普遍实现更高的生活水平。
这里有个明显的例子:上周,在本预算年度已开始六个月后,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本财政年度的拨款法案。这份长达2232页的法案是乱糟糟地拼凑而成,没有讨论国家的优先事项,也没有仔细审查开支。
相比之下,中国正奋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该计划是一套旨在升级中国产业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是能够制造自己的高价值零部件,比如半导体。
文章称,当美国在国际上撤退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把中国与超过65%的世界人口连接起来。
中国向前走美国原地转
文章称,如果认为美国目前与中国存在贸易问题,请等等。
毋庸置疑,中国距离取代美国还很远。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9380美元,而美国为61690美元。
可以确信,中国的混合体制能够实现强劲的经济增长。随着中国向前发展,华盛顿感到自己停滞不前。
文章称,也许,特朗普和民主党人达成一致的唯一政策是有必要修复美国衰败的基础设施。可是,在这位总统就任14个月后,什么也没有发生。
中国继续以极快速度修建机场、地铁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设施。该国长期以来的污染问题也正在得到解决。
在过去四年里,中国成功将一种污染物——细颗粒物——的浓度降低了32%;美国在1970年通过《清洁空气法》后,大约花了12年时间才实现同样的成果。
然后是人工智能。中国在2017年年中宣布了一项规划,计划到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先者,这震动了美国政策界。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能拉高中国经济增长率1.6个百分点。
文章称,美国最大优势之一始终都是繁荣的私营部门。但在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经济中,公共部门应当发挥重要作用,而美国的公共部门却没有扮演这一角色。
文章称,中国的情况不同,却理解引入强劲的自由企业成分的益处。北京四处都是互联网企业家。风险资本家正向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初创企业投入巨资。此外,越来越多的“全国冠军”将业务扩展至中国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