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构建空天一体反导系统,拉开与周边国家在整体军力上的差距。近期,俄罗斯《航空港》网站报道了美国“重返亚太”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情况,认为中国正加大尖端拦截武器的开发力度,以便构建起横跨空天领域的“盾牌”。在军事专家看来,中国实施中段反导试验表明,它正切实推进国家导弹防御体系(CNMD)建设。中国是世界上受到核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它有必要构建起一套有效的国家防御体系。
《航空港》杂志揣测中国可能充分借鉴美俄两国反导系统的优势。CNMD可能与俄罗斯的做法相似,防御首都和一些重点大城市,在具体构成上中国可能效法美国,同步发展中段、末段反导系统,形成“多层拦截体系”,提高打击效率,中国曾与美国同步实施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两国均取得成功。有人质疑中国的反导系统不太可能对美国的核导弹形成有效拦截。但克里斯滕森强调,尽管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在试验次数和经验积累上优于中国,但也做不到完全拦截。
从1997年至今,美国国家陆基反导系统进行过36次实弹试验,而中国的试验次数要少得多。如果中国的中段反导试验继续进行下去,最终能达到“有效”和“可靠”的目的。从反导作战效能来看,反导拦截点离目标导弹发射点越近越好。若不能在导弹发射前就直接攻击发射井、车,那么在导弹刚刚发射后的初始上升段进行拦截就是效果最好的阶段,其次是导弹进入大气层外的稳定中段弹道飞行阶段。而当导弹再人大气层后,由于速度极快,末段拦截就成为效率最差的“拼刺刀式赌博”。
从美国的反导系统拦截距离越远技术难度也就越大的经验来看,最合适和最有效的反导拦截阶段恰恰是技战术麻烦最多的阶段。克里斯滕森强调,中国反导建设的投资重点在中段拦截上,此时导弹既不会释放弹头,也很少采用干扰措施,且导弹在太空中的背景比较“干净”,方便防御方实施跟踪定位。美国导弹防御官员指出,在弹道中段,每消灭一枚多弹头导弹,就等于消灭多枚可怕的分导弹头。更重要的是,中段拦截可以消耗较少的拦截弹。
不过,中段拦截作战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仅有能满足作战指标的拦截弹远远不够。还需要具备从目标导弹发射到碰撞拦截过程中所需要的全套搜索及跟踪系统,包括在轨预警卫星、陆基远程搜索雷达等高精密装备。 外界推测,中国公开的两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均获成功,标志着它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备中段反导能力的国家。
目前,俄罗斯虽实际部署“橡皮套鞋”中段反导系统,但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它使用核拦截弹头),其他有核国家难以再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这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
另外,中国中段反导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体系化战力”,反导系统是当今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不光要有拦截武器,还要解决一系列预警、探测、跟踪和指挥控制问题,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反导作战失利。
克里斯滕森表示,中国正以“反导”为契机,拉开与周边国家在整体军力上的差距。在技术拓展角度,反导所需要的预警、探测、跟踪和指挥控制系统,也能用于防空、远程对地和对海打击等方面,中国其他军种、兵种部队也将会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