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结合全球贸易摩擦带来的经济影响,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于此同时,面对经济上的此情此景,已经超过30个国家央行通过降息来提振经济增长和市场通胀,以及应对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外在挑战。
其中,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其美联储今年下半年来已经降息两次,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央行是否采取降息成为国际市场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我国央行行长易纲通过采访发出重要信号,那么接下来会不会降息(这里所讲的降息,是指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
接下来会不会降息?经济会怎么走?近日,我国央行行长易纲在答记者问时提到:“我们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所以我们决定货币政策也主要是以我为主,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来进行预调和微调。中国的经济目前还是在合理区间,物价方面也处于一个比较温和的区间”。
从国内外货币政策来看,国外一些国家央行已经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启动降息的措施,甚至是量化宽松。而我国央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央行行长释放的信号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物价也处在一个比较温和的区间,从货币政策服务国内经济的角度来看,接下来央行采取降息的可能性降低?
另外,在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面前,央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预调和微调。通过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改革的方式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而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加强逆周期调节来稳定当前经济增长。而“在转型升级中我们遇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比较有意思的是,央行行长在回答中提到:“再过几年,如果哪个国家,特别是哪个主要经济体还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那么这样的经济体应当是全球经济的亮点,也应该是市场所羡慕的地方”。
这句话意味深长,至少释放出两个经济层面的信息,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会持续几年,另一个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面前,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央行采取货币宽松的措施来提振经济,而再过几年,这些国家央行会通过非正常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
(非常规货币政策一般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央行直接到市场上买债,另外一个是零利率。换句话说,再过几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会进一步加深,而现在采取降息的国家,到时候会把利率下调到无利率可降,从而会出现非正常货币政策手段)。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现在及以后几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一种韬光养晦的做法。多说一句,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的货币政策保持常态的国家,稳定性更强,市场空间更为广阔,我国将成为全球资金的“洼地”。
从货币政策空间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来看,我国央行有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来让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物价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