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关注习近平欧洲行:中方期待取得四大成果
2017-07-04 14:41:59



境外媒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3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对俄罗斯和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此行旨在密切关系和扩大合作。
据拉美社7月3日报道称,习近平将在7月7日和8日出席汉堡峰会,加强中国与二十国集团成员国的双边关系以及成员国间的合作。
据外交部透露,习近平和普京将举行会谈并会见记者,共同确定新形势下中俄关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两国元首将共同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批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7-2020年实施纲要。双方有关部门将签署经贸、能源、投资、互联互通、媒体、教育等领域多项重要合作文件。
访德期间,习近平将出席施泰因迈尔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会见、欢迎晚宴等一系列国事活动,同默克尔总理举行会谈,共同出席签字仪式、柏林动物园大熊猫馆开馆仪式等活动,并共同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队友谊赛。习近平还将出席默克尔总理举行的小范围晚宴。两国领导人将就进一步深化中德政治互信、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双方还将签署多个领域的重要合作文件。
报道称,中方期待峰会取得如下成果:一是落实杭州峰会成果,二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三是共同推动创新发展,四是传递二十国集团成员团结合作的积极信号。
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峰会所有阶段会议,阐述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看法和主张,推动各方加强政策协调,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
加速对接旗舰项目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2日报道,中俄正努力将双方的旗舰经济外交项目连通起来,这一举措可能会减弱正在争夺区域影响力的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紧张关系。
中国商务部上月宣布,中方会见了欧亚经济委员会贸易委员尼基申娜,就加快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谈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磋商。双方确定将加速谈判,争取早日实质性结束谈判。
报道称,尽管习近平和普京显示出友好之情,但克里姆林宫一直对中国在传统上是俄罗斯后院的中亚国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持谨慎态度,根深蒂固的不信任阻碍了合作进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健表示,2015年中俄发表了将两个经济战略连接起来的联合声明,表明双方达成了“政治共识”,“这次双方有望在政策法规方面进行详细的合作”。
据俄新社7月3日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3日赴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其间双方将签署总额逾100亿美元的数十份协议,明确双边关系发展的新目标,并宣告双方在最重要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共同立场。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吴大辉说,中国领导人此访以及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新举措是对反全球化趋势的实际反击,将为以互惠互利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注入新的正能量。
中俄协调国际问题
据俄罗斯《独立报》7月3日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3日开始访俄,两国领导人将讨论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的发展。但最尖锐的议题将是朝鲜局势。专家指出,俄罗斯和中国将竭尽所能阻止战争爆发。
报道称,中俄扩大在国际舞台及军事领域的合作引起西方的过度反应。德国财长朔伊布勒表示,如果美国允许中俄在各自势力范围内自由行事,将终结自由化的国际秩序。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员安德鲁·哈蒙德认为,中俄均对朝鲜的核野心以及美国或对朝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风险感到担忧。莫斯科和北京在努力协调立场。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罗曼诺夫说:“今年春天中国提出‘双暂停’的计划,朝鲜停止核导试验,而美国和韩国停止大规模军演。中国想尝试考虑双方的利益。而美国希望中国拧断朝鲜的胳膊,帮助推翻政权,用来交换美国不再限制对中国的某些贸易特惠。”
另据俄罗斯报纸网7月2日报道,习近平应普京邀请将于7月3日抵达俄罗斯。访问议程涉及两国关系中的政治、经济议题。据悉,中俄将在10多个部门间和政府间协议框架下签署价值100多亿美元的协议。本次会晤将是俄中领导人年内第三次会晤。
莫斯科和北京发言人均称两国关系发展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报道称,中俄加强协作是在国际局势极其紧张的背景下进行的。中东局势持续恶化,叙利亚危机继续加深。与此同时,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问题依然存在,后者不断声称必须扩大并延长对俄制裁的期限。
在此背景之下,中国驻俄大使李辉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了稳定、持续、高水平发展。”他强调两国领导人会晤的频率印证了双边对话的水平之高,4年多来,两人已经举行了22次会晤。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卢贾宁说:“坚固的战略伙伴关系把莫斯科和北京联系在一起。从一定意义上讲,习近平与普京将在有关美国的问题上对表。两国并非要一起反抗华盛顿,但确实需要统一某些行动,以便不会在与美国的较量中落单。”

7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出席机场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