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了全球对等关税,很多人最大的误读在于:这将是长期稳定的。
非也,这既不特朗普,也不美国。
特朗普的最大特点就是善变,而且喜欢变得对方根本跟不上。对美国来说,在自己力量衰退的时候,与全世界为敌是最愚蠢的。既不利于MAGA,也不利于打压中国。
特朗普需要收关税、贴补美国国库,但也需要保住Pax Americana;需要对中国征高关税,也需要对盟国区别对待。MAGA包括去中国化,不仅是美国供应链去中国化,全世界供应链都需要去中国化。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希望通过身体力行,拉动世界。但欧洲、日本拖拖沓沓,嘴上很起劲,身体很诚实。新兴国家更加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只想脚踏两头船。特朗普就是用全球对等关税的壁垒迫使全球与美国保持一致:来美国求情的,关税可以再打折(取消是不可能的,都取消了,美国上哪敛财去?),但这些国家必须对中国树立关税壁垒,一方面避免中国制造借道赴美,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封杀中国。
4月9日是生效日,但马上就是90天“缓刑”,“刑满”之前,特朗普指望欧日加澳都会去美国求情,美国会“恩赐”折扣关税,条件是各国立刻对中国树立关税壁垒。其他国家也在排队中,但只要排上队了,美国可以推迟生效日,慢一步再分别谈。
但中国的强硬回击打乱了美国的算盘,更打乱了各国的投降。各国现在观望,一是看美国拿中国怎么办。只要美国拿中国没办法,其他国家就有条件拖延,天塌下来有中国这个高个子顶着。美债、美股、通胀、美元对特朗普的掣肘现在大家都看出来了。只要各国按兵不动,特朗普会先绷不住。特朗普想玩“囚徒困境”,结果被玩了一把“逆囚徒困境”。由于中国的硬顶,现在谁首先投降,谁反而吃亏,因为中国能把特朗普逼退多远,现在还是看不清楚,但“解放日”看来是守不住了。
图片
另外,被特朗普这么一逼,欧美(“美”除了美国,还有加拿大嘛)各国不乏组建“没有美国的西方世界”的呼声,一方面摆脱对美元经济的依赖,另一方面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这在眼下的加拿大大选里是不小的声音。这事其实不大靠谱。自由贸易圈不是志同道合就拉得起来的,还需要在经济上互补。欧美各国的经济有互补的方面,但远远不够撑起闭合的经济圈。但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对美国就是威胁。特朗普本以为欧美各国一吓唬就都跪了,结果竟然支棱起来了。这些天已经不提“第51州”的事了,在提到卡尼的时候,也不开“州长”的蹩脚玩笑了,而是老老实实直呼“总理先生”。
在最坏情况下,美国会变,各国也会变。即使各国被迫现在对中国树立关税壁垒,但中国要是完成消费拉动转型,经济重回强劲发展轨道,各国未必不会舍美而去。
500
中国经济有过高度依赖外贸的时候。在00年代,GDP的30%都来自出口,现在已经降低到20%以下了,事实上要说和美国处在同一数量级也不是不可以,美国在“低十位”,中国在“高十位”,仅此而已。市场短缺造成的经济衰退和生产过剩造成的经济衰退有本质不同,后者能迅速恢复,美国从30年代大萧条里走出来就是例子,而中国的房地产危机远远没有到大萧条的地步。但特朗普的“关税乱拳”造成美国市场短缺,如果不能迅速恢复,后果难料。19世纪的爱尔兰大饥荒是爱尔兰独立的最大动力,30年代乌克兰大饥荒也对如今的俄乌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美国现在没有大饥荒,但4000+亿的货物缺口不是开玩笑的。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是:关税负担都由出口国承担。但关税提高到145%的时候,出口商要倒贴45%才能卖给美国,这是在想什么哪!特朗普口口声声说,还是希望美国消费者能买到东西,所以他要和中国谈“大生意”,最好一个月内成交。切,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中国不想脱钩,但不怕脱钩。特朗普现在就像个作女,动不动以离婚要挟;中国倒是像直男,从不轻言离婚的事,但下定决心后,就义无反顾。
如果东西最终脱钩,全球北方经济圈将以高质量、高成本、低活力为特点,就像老欧洲一样。这将是发展呆滞、自得其乐的封闭圈子,出了西方圈子就毫无竞争力。
全球南方经济圈将以经适为特点,但中国的先进科技生态使得这个圈子里的科技水平一点也不低,而且活力爆棚,只是与西方圈子脱钩而已。一旦这个圈子足够大,西方圈子里就很难抵御降低成本、提高发展速度的诱惑。
穷则思变。穷不仅是经济状态,更是发展机会。
当然,特朗普要是认真想谈,中国也不拒绝,不过要谈就有很多事情都要谈谈了,只是回到4月9日之前是不够的。
中国任命了新的贸易代表李成钢,接替已经在同一岗位任职5年以上的王受文,西方的解读是中国急于想谈,把谈判立场强硬的王受文换下来,是为了更容易谈成协议。切,想什么哪!不管换谁,大主意可不是谈判代表可以自说自话的。王受文已经在同一职位连续干了5年了,换个位置不是很正常吗?中国的立场从来就是愿意谈,不怕打,换谁都一样。
贸易战和热战一样,谁都可以发动,但要停止,就必须对方也同意了。
特朗普要是《谈判的艺术》再版,应该更新了,加上叫板需要看对象、别弄得自己下不来台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