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队自6月18日,在中印边界锡金段侵入中国领土,引发中印在边界线上的对峙,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半月。
中国外交部、国防部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抗议和交涉,敦促印方无条件撤出越界军队,中国外交部于8月2日以中英文发布《印度边防军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的文件,又将警告的声音提高了若干分贝。如果印度对中国的和平解决问题的呼声充耳不闻,仍一意孤行,恐怕离中国给出限期某日退出的勒令,为期不远了!
这次印度在洞朗地区的鲁莽行动,看似偶发,其实从印度至今不纠正错误,而且百般狡辩和抵赖的表现分析,绝非军队低层指挥官的失误之举,而是来自印度最高决策层的有意而为。
对于违背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悍然越过已定边界、侵入邻国的行为,对其引发的后果,印度应该心知肚明。如果说印度的最高决策层没有为此进行过周密分析评估,仅仅是头脑发热的盲目行为,任谁也不会相信。由此可见,印度是有备而来,就是要在这个时间段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
印度在这个时候进行军事冒险,是有它深层次的国内国际原因的。
首先,印度的民族主义畸形发展,复仇心理强烈。印度对55年前惨败于中国的那次边界冲突,一直耿耿于怀,寻机雪耻的狭隘思想始终左右着印度社会。
对于中印那次不愉快经历,即使中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国内根本不愿提起。与当年对苏联的珍宝岛保卫战的宣传明显不同,即使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人,在成年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中印之间还曾经有过激烈的边界军事冲突。
估计中国仍然相信,中印之间的不和,还是兄弟之间的矛盾,中间有争吵甚至动手了,很快就会过去,大家互帮护扶共奔前程才是主流,所以中国对那次战争的胜利要低调的多。
看来中国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实在是过于谦谦君子了。印度人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奇葩民族!对于英国对它400年的征服、殖民与蹂躏,我们没有看到印度人的反感,反而是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顶礼膜拜,但对中国的一次短暂失败,它却铭刻在心,念念不忘,整个社会在精英阶层的误导下,不是反思为什么引起冲突和为什么失败,而是不断妖魔化中国,把责任一股脑推到中国身上。
或许,1962年,中国对它的打击,已经远远超出了军事失败的层次,让印度精英阶层始终无法释怀。当年,与中国历经近半个世纪,在境内对日作战和内战不一样,尼赫鲁从英国殖民者手中,和平地继承了印度的江山。中国大陆经过经年累月的残酷战争破坏,即使最后仅剩的一点点硬通货,也被蒋介石败逃时席卷到了台湾岛,真可谓一穷二白,但印度的经济基础基本完整地给了印度当局。建国时,印度的经济实力的确远远在中国之上。
在第三世界国家当中,印度成了首屈一指的翘楚。由此印度的信心爆棚,处处以不结盟运动的首领自居,对周边及第三世界国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甚至对中国也不屑一顾。
但1962年10月,中印一战将印度彻底打回了原形,尼赫鲁和印度精英们所谓做“有声有色大国”的迷梦就此结束,印度“谜一样的自信”也不经意间受到了无情嘲弄。
对印度,中国始终以友好邻邦、战略盟友待之,从来也没有将其列为竞争对手,即使对印度的“不合作”,也是表现了极大的耐心。在军事上中国更没有将印度当作敌人,作为世界最大的山地国家,中国仅建立了两个山地作战旅,保有区区万余人的山地部队。
而在我们的对面,印度却养着12个山地师近20万作战部队,不惜血本购买配置了现代化的作战武器,如T90坦克、武装直升机,前年又从美国采购了140多门155毫米口径的M777山地重炮,近来重金买入以色列数千枚丛林反坦克导弹。邀请美国和俄罗斯山地部队教官训练印度士兵。印度的20万山地作战大军,它们当中除一部分部署在克什米尔,多数列阵中印边界。
今天我们猛然发现,印度为实现雪耻的目标,竟卧薪尝胆精心准备了50多年!印度在中印边境形成了10:1的兵力优势,装备和训练基本到位,野心再次膨胀。这次越过边界,不啻于向中国下战书:我准备好了,来,咱们再干一架!
8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一连用了四个“绝不是为了和平”,揭露了印度蓄意挑起中印边界战争的本来面目。
其次,印度这个时候挑战中国,也有转移国内矛盾和一定的国际背景。
从其国内看,印度改革举步维艰,矛盾重重,莫迪施政能力受到广泛质疑。莫迪上台以来,在国内经济改革上连出大招,先是在去年11月突然实施“废钞令”,以打击地下经济和腐败为名,废除了500和1000卢比的大额钞票,引发印度民众的恐慌,引起持续至今的社会秩序混乱和经济停滞。
“废钞”余波未尽,印度又于7月1日推出70年来最大规模的税改,开征新的商品和和服务税,以取代原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分散税制,推进印度的统一大市场建设;期间还传出,印度为了减少贸易逆差,限制黄金进口,并收缴民众手中的黄金。改革的巨大震荡让印度国内危机四伏。
不管莫迪的出发点有多么正当,但他对印度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治理手法如此简单生猛,在其国内引发的混乱,极有可能让莫迪的施政难以为继。
以民族主义著称的莫迪,此时挑起与邻国边界争端,以转移国内矛盾,统一民众思想,也就成了他度过当前危机的当然选择。只可惜他昏了头选错了对象,招惹块头比它大的多的中国,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莫迪出此昏招,恐怕是印度又一次误判了国际形势。
印度近年来特别是莫迪上台以来,背叛了自己的不结盟原则,投靠了西方阵营。开放了自己的军事基地供美国使用,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搞针对中国的菱形包围圈,日印携手打造“自由走廊”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接连不断地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举行大规模海上军事演习,毫不掩饰威慑中国的意图。
因此,印度自认为有了西方大国的撑腰,同时也是为了递上入伙的“投名状”,向中国发难,不曾想却一脚踏进了自己挖就的“火坑”。
包括印度在内的敌对势力,近来也有着强烈的时间恐慌。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化蛹为蝶的升华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尚未完成,军事变革还没有全面到位,意识形态领域的乱象未得到彻底纠正,改革和发展的风险加大。
它们认为,这是中国力量相对薄弱的阶段,中国一旦完成社会经济的转型,今后再想颠覆中国,已经不可能。特别是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高超声武器等新体制领域的超越,核潜艇、航母、055大型驱逐舰、歼-20等先进武器的不断入列,当中国在武器技术和先进武器规模上不输西方发达国家的时候,军事解决中国将成为不可想象的任务。由此我们判断,近一个时期,中国将进入一个敌对势力军事冒险冲动的高危期。
印度的鲁莽或许就是这种时间焦虑的反映。此外,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印度赌的是中国会为了稳定,无原则地与它“和谐”,忍气吞下它侵犯领土主权的苦果。
可恨的是,印度不从历史上吸取教训,又一次打错了算盘,误判了形势;可怜的是,在中国的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击下,它所期盼的西方国家的支持并没有到来,除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不痛不痒呼吁中印和平解决争端外,就剩下经常秀一秀智力下限的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在访问印度之后的口头声援了;可气的是,它在明知理屈的情况下,还一味胡搅蛮缠,赖着不走,在危险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竟提出“双撤军”、换不丹军队与中国对峙、撤军但中国也不能修路等荒唐的要求。
其实,印军越过已定边界进入中国领土问题,是非曲直清清楚楚。印度能做的唯一选择就是,立即撤回到自己一侧,并彻查原因,给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如果印度执迷不悟,大不了,中国再次送给它一次更大的军事失败。只不过,这一次中国绝不会像上次一样主动撤回,把中国的藏南地区拱手让它占领了。莫迪及其政府倒要想明白,他们能不能承受这样一次失败?
莫迪执政下印度,已经从中国尽可能争取的战略合作伙伴,蜕变成为西方敌对势力的马前卒,双方的矛盾也由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矛盾,上升到难以调和的战略结构性的矛盾。配合西方敌对势力,挑战中国核心利益,阻挠中国崛起,将是印度精英决策层的战略抉择。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印度这块绊脚石必须踢开。可见,中印之战实在难以避免,并非我们非要拿谁来为崛起祭旗。
文/超级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