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总会想起90年代那个迷失的国家,日本在经济飞速增长后,在90年代陷入物价下滑和增长停滞。而今天的中国和日本,却仿佛在上演两个经济体的“双城记”。面对人民币贬值、汇率不稳定,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依旧的局面,有关于中国即将成为下一个日本的论调也似乎变得不再“危言耸听”。
有分析认为,中国若不想成为下一个日本,货币政策宽松是唯一出路,而美国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当前政策走出”三元悖论”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财政刺激。
中国步日本后尘?
对比中国和日本,两国仍然非常相似的地方,当前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一样都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局面。今天上午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PPI同比下跌4.9%,连降48个月。而当年日本的零售销售价格直到1991年才滑落至通缩区间,正好是经济学家承认日本出现泡沫的时刻。
此外,有分析认为,外汇干预政策从金融体系中抽走了大量现金,有资本流出中国,进一步收紧了流动性。
而上世纪90年代,日本在签订了“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导致资金面变得更加宽松,资产价格上涨更快。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升值也使中国资产价格飞涨,去年上证指数从2014年的最低点6月份的5178点,就是最好的说明。而这些现象就是为什么人们说中国经济越来越像当年日本的原因之一。
中国该如何应对?伯南克支招
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过去一年来资本外流、人民币承压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三元悖论”日益受到关注。货币政策向左还是向右似乎很难决策,而作为央行掌门人周小川该如何应对呢?
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1日在上海讲话中称,中国经济令人印象深刻且积极向上,经济结构和质量正在改善,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和工具。
而中国货币政策走向,依然还是让人琢磨不透。
中国究竟该如何避免成为第二个日本?对此,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倒是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伯南克3月9日发表博客称,资本账户开放以及近期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令中国在“三元悖论”中面临尴尬处境。因为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会导致资本外流,对货币贬值构成压力。
伯南克写道,在增速放缓而以货币宽松作为主要宏观调控手段的经济体中,国内储户无法获得高收益。因此,有能力的中国家庭和企业开始放弃人民币投资,转而在国外寻找高收益。但是私人部门资本外流也是资本由人民币流向美元和其他货币的一部分,导致中国的汇率面临下行压力。
为在“三元悖论”保持平衡,去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新汇改,当天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调逾1000点,创历史最大降幅,引发了关于人民币前景的疑虑,导致资本外流压力加剧,随后金融市场也发生剧烈震荡。
伯南克称,中国管理汇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可能要依赖于使用其他政策工具的意愿。在他看来,中国可以通过让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或者进行资本账户管制来解决难题,但是更好的选择则是通过政府支出提振经济,并帮助经济向依靠内需转变。
他称,从近期动作来看,中国可能也正朝这个方向迈进。对于中国处置“僵尸企业”、以政策安置下岗工人的决定,他也表达了支持。
他还写道,和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不同,财政政策能够提振总需求和短期经济增长,而不会引发资本外流。
今日上午,日本首相顾问本田悦朗表示,在日本央行消化对负利率的反应后将放松政策。放松政策应该是负利率和资产购买的组合措施。日本央行下周可能不会进一步放松政策。日本应推迟或冻结2017年上调消费税计划。
这对中国下一步的货币政策会不会有所启示?且看央行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