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引发境外媒体关注。
据俄新社北京6月23日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称,中国2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
报道称,当地时间23日上午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颗卫星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报道指出,随着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入轨,中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目标。
报道称,北斗系统是中国打造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将成为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竞争对手。
报道还称,此次任务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
另据德新社北京6月23日报道,根据北斗官方网站发布的声明,中国23日成功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进入轨道。这意味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所有星座部署全部完成。
据新华社报道,这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此次发射的卫星是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
报道称,北斗项目第一颗卫星于2000年发射。第一代主要只覆盖中国,第二代则扩展到整个亚太地区。目前第三代的目标是实现全球覆盖。
此外据台湾“中央社”6月23日报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3日宣布,上午9时43分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所有星座部署,比原定计划提前半年完成。
据悉,这颗“收官卫星”补全了北斗覆盖全球的最后一块拼图。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核心技术已经实现100%国产化,不再怕美国“卡脖子”。
又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3日报道,23日上午,中国将推迟一周发射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送入轨道,完成了期待已久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报道称,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宣布发射任务取得成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这次圆满成功,应该来说是给我们长志气,也是振奋精神的一次发射。”
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说,卫星导航系统是一把守护国门的“金钥匙”,自己家的这把“金钥匙”一定要握在自己人手中。
“三步”战略圆满收官
埃菲社北京6月23日援引新华社报道称,中国23日将可作为美国GPS替代选项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到太空。
报道称,中国在2015年开始推动建成北斗三号系统,以提供覆盖全球的定位服务。
报道称,为了实现卫星导航技术的自我供给,拥有美国GPS的替代选项,减少对GPS依赖,中国自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具备完整全球服务能力。
据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北斗全球系统的逐步建成,北斗在海外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专家承认,晚于美国GPS数十年设计推出的北斗系统学到了GPS的经验,实现了更精准的全球定位。
报道称,在中国,70%以上的智能手机,以及出租车、公交车和汽车的导航系统都已经支持北斗导航系统。
另据美国太空网站6月23日报道,23日,中国成功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从而完成一个新的全球导航系统。中国建设这个导航系统用了数十年时间。
报道称,中国在上世纪后期开始开发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卫星于2000年发射。被称为北斗三号的最新版系统的应用包括高精度定位和短报文通信等。
报道还称,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于2018年建成开始运行,最近的这次发射将为全球用户改善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
报道指出,在中国北斗三号网络完成之际,美国正努力对其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现代化改进。目前的新冠疫情已经导致下一次GPS III卫星发射从原先计划的4月份推迟到6月30日。美国GPS III网络升级——对GPS II网络的一种改进——应该会在2023年前完成。
报道称,另外两个全球导航系统也在同中国的北斗系统竞争。俄罗斯拥有“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服务于俄罗斯各军种。欧洲航天局的消息显示,欧洲的伽利略系统2016年开始运行,预计会在今年年底发射最后一批卫星。
大步迈向航天强国
据美联社北京6月23日报道,中国23日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标志着中国向航天强国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报道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望提供覆盖全球的授时和导航服务,成为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以及美国GPS之外的又一个选择。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北斗系统第55颗卫星成功发射,表明中国全球组网的所有星座部署全部完成。
杨长风说,这意味着中国正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报道称,中国的太空计划在过去20年发展迅速,政府将大量资源投入发展独立的高科技能力——甚至在5G等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
报道称,目前北斗一号系统已经退役。中国未来的计划是到2035年底建成一个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更智能、更容易使用、整合度更高的体系。
报道称,2003年,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后来中国还建造了一个试验性空间站,并向月球表面发射了月球车。中国未来计划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的空间站,并可能进行载人登月飞行,还可能最早在下个月首次尝试向火星发射轨道飞行器和登陆车。
另据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6月23日报道,中国23日成功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向成为航天强国又迈出了一步。
报道称,此次发射将标志着中国完成了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该系统是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另外三个是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和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报道称,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正在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还推动该系统在“一带一路”倡议签署国的应用。
此外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23日报道,中国成功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送入轨道,进一步提升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地位。
报道指出,23日的发射将使中国不再依赖美国政府所拥有的GPS。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除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以及美国GPS以外的另一种选择。
报道还称,中国计划建设完善一个更加广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预计在2035年前上线,其核心将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报道称,由于中国为开发本国的高科技系统提供了大量资金,其航天计划在过去20年里进展迅速。
2003年,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此后,该国建造了一个试验性空间站,并把月球车送上了月球。这些举动被视为是中国在为建造常驻的空间站、载人登月任务以及将轨道飞行器和火星车送上火星做准备。
报道指出,完成这些任务将使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者。
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