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今天小编听到个16年的新成语:人无贬基,来源于央行语录大全套收藏。人民币经过了下面几个阶段:“人民币不具备贬值基础”6.2,“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基础”6.7,“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基础”,“央行不会放任人民币汇率出现急剧大幅贬值”6.9,接着就是“中国或成人民币贬值的最大赢家”。形容人虽然瘦弱但语言强悍!
人民币贬值势头“根本停不下来”,连续跌破6.70、6.80等等重要关口!人民币中间价今日报6.9085,下调181点,创2008年6月以来新低。离岸人民币盘中跌破6.96,再度刷新纪录新低。而美元周四欧市盘中美元一度涨破102关口,续刷2003年3月以来新高,之后回吐涨幅。
年底将至,有留学、出国需求的市民十分关心,今年人民币能否守住7.0关口?
破6.9!人民币下一站是哪里?
6.9的底线就这样突破了,那么人民币下一站会跌到哪里?这两日,小编在申万宏源策略会现场,听到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的发言,在他看来,李慧勇称,汇改之后他们测算人民币高估程度为10%、15%以及30%,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目标值大概为6.7、7以及8。目前人民币正在以年5%左右的速度重估,预计2017年汇率中间价将调整到7.3左右。
李慧勇认为,汇率重估的节奏取决于美元和一揽子汇率。2016年年初和年底的加速贬值都对应美元的加速升值。受特朗普新政的影响,美元加速升值,人民币还将加速贬值,之后人民币汇率将阶段性稳定。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表示,只要要美元指数保持近期的强势,人民币难以逆转目前的颓势。未来一年人民币破7是大概率事件,可能会下探到7.2-7.3。但从短期来看,央行可能会在12月行动,尤其是成交清淡的圣诞节前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出现一波拉涨,为明年的退守提供空间。
北京喊话无助人民币汇价走稳
随着市场对于央行捍卫人民币汇率的决心抱持怀疑态度之际,北京应积极通过沟通手段重振市场信心。倘若持续放任人民币汇价贬值,不仅无助于刺激实体经济,反而将对陷入瓶颈的深化改革造成重大阻碍。
早在去年9月,北京便对市场喊话,除了明确表示:“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能保持基本稳定”,中国政府也曾用积极手段干预人民币市场价格。但截至目前为止,这场人民币价格保卫战成效并不好,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累积已超过10%,这意味着人民币的稳定措施并未起到作用。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周浩称,投资者在重新调整仓位以防人民币加速贬值,因为他们猜想我们可能对人民币下跌没有底线。他还表示,市场仍然悲观,所以人民币空头仓位将继续增多,但是由于决策者会控制贬值速度,故而不太可能出现1月份那样的恐慌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人民币也有不同程度的贬值过程,但是在过去的人民币走弱过程中,央行都或多或少发挥着一些宏观调控的作用。然而在这一轮人民币贬值的过程中,却鲜见央行有所动作,甚至主动将人民币中间价调低。当然,这与央行在汇率改革方面的决心有关,央行希望汇率更多地由市场决定,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使得央行会“无为而治”。
人民币贬值能救活市场吗?
一方面要稳住汇率,另一方面,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当局并不希望给外界授予“干预市场”的话柄,因此,面对人民币持续贬值,当局后来又通过一系列“喊话”来巩固市场信心。虽然偶尔会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小规模调控,但对于市场逐渐形成的贬值预期却消极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这也很容易让市场认为,管理当局将通过引导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实体经济的预期。然而,必须留意的是,中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深度转型阶段,而在转型过程中,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是必要的。
大致而言,目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可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增长引擎由出口转为内需;区域发展上由沿海延伸至内陆;产业结构由制造业转为服务业。基于转型需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是推动经济有序转型的必要条件。
对于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其实比较复杂。人民币贬值之后,一方面本国产品出口价格相对显得低廉,可以促进出口,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经营过程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生产设备,将抬高其经营成本。
不过,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多数产品销往国外的企业而言,人民币贬值显然是利好。
无须讳言的是,中国当前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仍旧保持着中高速增长动能;此外,内需市场增速虽出现放缓迹象,但在全球范围内仍旧扮演了主要需求的角色。也因此,从基本面看,人民币并无持续贬值的基础。然而,面对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北京应通过更加积极的手段同市场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唯有稳住市场信心,让急于撤离的民间资本重回投资市场,所推行的深化改革三大领域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