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喜欢和中国扯在一起的,除了美国,印度也不遑多让。日前,印度登月失败,引发宿敌巴基斯坦群嘲时,印度某些民众就指责巴基斯坦完全依靠中国援助,自身毫无建树。和老对手打嘴仗尚且都要往中国身上引,那么印度外长访问别国时批评中国似乎也不足为奇了。
据悉,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访问新加坡期间,不但高调批评中国贸易政策是片面的,还表示了对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前景的担忧。然而引发苏杰生这一通高论的理由,实在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居然是中印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同是打开大门做生意,印度对中国的出口额低于中国对印度的出口额,印度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产品缺乏竞争力,而是甩锅给中国不公平市场准入和保护主义政策倾向,这脑回路也是没谁了。
要知道,印度长期享受中国最惠国进口税率,今年,中国还答应给印度92%的商品免税,怪罪中国对印度设置贸易壁垒,实在是说不过去。相反,印度从2017年开始对中国出口商品实行更严格的质量管控政策,还加大对进入当地电力和电信市场中国企业的审查。更在政府采购中执行“印度优先”的政策,排挤中国企业。明明是印度处处对中国出口设限,苏杰生倒打一耙,实在可笑。
既然中国贸易政策没问题,那么只能归咎于印度自身产品不够“硬”。对比2018年前三季度中印主要进出口商品类别数据可知,中国出口印度的大部分是工业制成品、高科技产品,如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等。而印度出口中国的多是资源、初级产品,以矿物料、矿物油、沥青、有机化学品和棉花为主。中印两国出口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收益自然会拉开,形成贸易逆差是必然的。
另外真正阻碍亚太地区自由贸易进程的正是印度,其一直以中印存在贸易逆差为由拖延加入由东盟10国发起的,邀请中国、日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参与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要知道这项协定生效后,可以进一步消除16国的贸易壁垒,扩大贸易服务,对推进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将产生不可限量的作用。但是印度却因为自己产品竞争不过中国而企图裹挟另外14国为早日达成协定向中国施压,在贸易问题上让利给印度,实在是卑鄙又自私。
尽管,印度又是指责又是威胁的,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种类和质量不能满足本国发展需求,过度依赖外国,贸易逆差将会一直存在。每次都拿这个借口来说事,中国是不可能一再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