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务委员杨洁篪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进行了会晤;10月15日,习总会见了来访的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公明党与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为首的代表团,山口转交了安倍晋三的亲笔信。很快,10月下旬,自民党总务长将会访华······在联想上半年日本3000人的访华团,中日在2015年互访频繁。那么,中日为何密集对话?中日关系会好起来吗?在占豪看来,中日密集对话的根本原因有四:
一、中美战略妥协作用。
中日关系受中美关系影响最大,过去几十年一直如此。2014年11月北京APEC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改前两届峰会不参加的“惯例”,不但参加峰会还要峰会后停留与习总进行“瀛台夜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美关系是不断在妥协的。中日关系,也正是在那次APCE峰会上改善的。中日关系进一步的妥协是在9月后,9月习总访美彼此的战略妥协又是对中日关系的一个刺激。
二、中日均不想撕破脸,均想战略拖延。
自2010年中日关系恶化以来,两国关系越来越差,双方海上、空中发生冲突危险的可能性在增加。但是,现阶段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实际上都不想彼此撕破脸。对中国来说,日本根本不是中国的战略对手,然而中国现在正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全球治理的改进,此时与日本撕破脸战略上不划算。就像一个人怎么会为了和一条狗互咬而耽误自己的正事?除非,那条狗要咬人,人才可能拿起打狗棒。对日本来说,与中国交恶为的是修改和平宪法,为的是从美国手里拿到更多自主权,为的是军事的强大,现在日本远没有实现这些目标,此时和中国撕破脸是非常不划算的一笔买卖。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战略上都想拖时间。然而,现实的情况在2014年开始已经非常的紧急,所以必须缓和关系以给彼此空间。
当然,中国从与日本博弈中也得到了好处,譬如东海防空识别区,钓鱼岛由过去日本控制转为中国控制权更强,中国海空军进出第一岛链更加理直气壮等等,如果没有日本挑衅,中国也缺少改变这些状态的动力。
三、朴槿惠参加北京阅兵的“斡旋”成果。
中日关系改善虽然契机在习总访美,但朴槿惠出席北京阅兵“斡旋”的作用也不小。因为对韩国来说,出席北京阅兵要有交代,之前我们在文章《原创丨朴槿惠是怎么让美国“充分理解”其到北京看阅兵的?》中分析了韩国是如何让美国谅解其总统出席北京阅兵式的,这其中理由之一就是斡旋中日关系缓和。因为,对美国来说,中日在东海撕破脸也于美国不利,美国绝不想现在就将整个亚太都赌在日本身上,那是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是能避免就避免的结果。所以,最终朴槿惠斡旋中日关系缓和能让美国增加一些理解。
四、中日韩自贸区和东北亚整合的预期。
对朴槿惠来说,说服中国推进中日关系缓和是有很现实的意义的,因为美国搞TPP、搞亚太再平衡,中日韩自贸区停顿已数年,重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对中国有利,同时有利于分化美日和对冲TPP。再加上,东北亚整合日本加入总比不加入强。上述战略因素加经济现实,中日关系缓和也就有了更多理由支撑。
虽然中日关系缓和,但中日关系能真的好吗?在占豪看来,中日关系真的好起来恐怕已经不太可能了,战略上已经完全分道扬镳,日本一意孤行走新军国主义道路,做美国遏制中国的打手;中国则要走大国之路,要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所以,中日关系,真的好起来恐怕到中日算历史账的时候都不会真正好起来。中日关系缓和,一方面是基于中美关系,另一方面是基于经济现实,但战略上的分歧难以弥合。战略上的分歧越走越远,这关系又如何能好起来?
当然,关系虽然好不起来,但紧张关系可以缓和,彼此之间博弈的腾挪空间增加了,那层脸皮的弹性增加了,不至于一撕就破。所以,未来中日关系吵嘴、争夺会长期存在,但在面对现实时暂时也不会撕破脸搞直接对抗。这种战略方向分道扬镳,现实利益又高度融合的情况,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在某个契机上出现暴发。占豪最初预估中日2025年可能会彻底撕破脸,后来看前面两三年情况感觉2017年到2020年就可能撕破脸,而现在再看可能还是在2025年前后。中日关系何时因战略分歧的量变引发质变,我们拭目以待。但不管怎么演化,正所谓风水轮流转,20世纪日本占优势,21世纪的时间则在中国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