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磊)近几日,随着日本自卫队的触角伸向全球,关于自卫队深度剖析的内容也引起网友的讨论,另外美国媒体关于中国研制武库舰的报道则引起中国军迷辩论。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天不容错过的军情。
年龄大还暴力丛生 自卫队“自曝其短”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5月13日一期报道称,自卫队中层管理人员过剩,年轻人不足,导致了充足率(相对于定编的实际人员比率)很低。实行任期制的“士”(士兵)减少,而作为现场领导者的“曹”(下士官)或领导整个部队的“干部”(将校)增多。2014年与1991年相比,自卫队整体的平均年龄从32.2岁上升到36岁,“士”的充足率为75%。也就是说,本该有100人的部队,却缺少25名士兵。军事组织是依靠金字塔式的人员配备来进行运转的,底层的人员不足是严重问题。
近日,日本《东洋经济》周刊对自卫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报道,面对摆出的问题,该刊甚至发出了自卫队“尚能战否”的疑问。首先被提及的是“老龄化”的问题,毋庸置疑,从全球范围来看,军队平均年龄越大也意味着其职业化程度越高,但是像自卫队这种平均年龄超36岁则是人员结构上存在严重问题了。“将广”但是兵少,自卫队最近几年的“四面出击”更加剧了人手不足的困境。
和平时期,自卫队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军队所遭遇到的困境——新一代年轻人战斗意志不足或者不愿吃苦,通过对日本防卫大学的学员“择业”意向调查显示,这些被寄予厚望的未来“将帅”最喜欢航空自卫队,而最不喜欢的是海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躺枪”的最重要理由则是舰艇出海,舰员手机长时间没有信号,相应的是海上自卫队人员缺额在3成左右。而这座被誉为“军官摇篮”的防卫大学每年100人左右因各种理由退学,每年也有数十人拒绝前往自卫队任职。
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的数名校官结合自身经验也“控诉”了自卫队的现状,等级森严且存在普遍的暴力问题,特别是在基层组织中殴打是家常便饭。政府高层好大喜功搞一些“重复建设”的武器项目,而最基本的单兵装备则奇烂无比,比如无线通信器材离近了才能接通,还不如直接吼。
自卫队基层队员因在救灾和演习中的表现一直冠以“草莓兵”的称号,但是也有一些迹象是值得周边国家警惕的,比如日本最近几年的防卫预算水涨船高,自卫队的身影也出现在世界各个热点地区,安倍政府强烈“强军”意愿,再加上特朗普“拒搭顺风车”的警告,未来几年自卫队有望迎来大发展,而西南岛屿的“要塞化”以及或高调挺进南海尤其需要我们警惕。
2016年6月,日本长冈,在自卫队炮兵学校开放日上90式和10式主战坦克化身“观光车”载访问者观光。
大国夹缝中“棋子” 立陶宛积极“抗俄”
俄罗斯卫星网6月4日报道称,立陶宛警方新闻部门消息,2日晚间,驻扎在立陶宛的4名德国士兵在约纳瓦斗殴案事件中受伤,当时他们都神志不清。受伤士兵目前正在接受门诊治疗。警方又补充说,在这次事件中,德国士兵身穿便服,事件没有发生在执行公务时间,目前他们正在接受审前调查。
立陶宛可谓是最为积极“抗俄”的国家,不仅拉拢北约国家密集搞大规模军演,北约国际营也已进驻,目前有450名德国士兵、100名比利时士兵、250名荷兰士兵和200名挪威士兵,今明两年将有超过1200名北约士兵在立陶宛服役。立陶宛俨然成了最重要的“抗俄前线”。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北约加强了在东欧的军事部署和各类军事动作,俄罗斯也针锋相对的做出了调整和部署,其中与立陶宛接壤的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大规模装备部署尤其令立陶宛不安,立陶宛一方面紧紧拉着北约盟国,一方面也大举购入武器装备“强身健体”。
但是北约在立陶宛的驻军以及近日吸收黑山成为第29个成员国都令俄罗斯非常不爽,俄罗斯警告将对黑山的“敌对路线”进行报复,并且斥责这些小国的“反俄癔症”。
小国求生存,在大国夹缝喘息的这些国家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只能舍身作为“棋子”。针对北约不断增强的军力部署,俄罗斯5月4日决定将新建3个师对抗北约东扩。接下来俄罗斯和北约的“危险接触”有可能进入新一轮高发期,做一枚有用的“棋子”或许是这些小国更为实际的考虑。
资料图片:在立陶宛进行训练的德国陆军装甲部队。
武库舰干扰中国航母发展?别看广告看疗效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6月3日报道称,中国已经开始研发一种大型战舰,它或许能够携带数百枚导弹,并部分或完全隐藏在水下,以免被敌方发现。这种科幻的设计理念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不过据信将以武库舰为模型来建造。
冷战后,美国曾提出武库舰概念,随着导弹技术的全面发展,美国寄望以舰射导弹取代战列舰上的大口径火炮,以及航母舰载机发射的导弹。克林顿政府甚至将这种军舰列为“美海军最优先的研制项目”之一,但因种种原因最终被放弃。
当中国研制武库舰的消息传出后,网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方认为武库舰“烧钱”,而且其账面战力也因诸多硬伤限制很难发挥出来,更有甚者认为,西方此时抛出这种消息是干扰中国的航母发展战略。而另一方则认为,当年导致美军武库舰夭折的很多技术限制已经被突破,而武器用途更多还要结合本国的军事战略和核心任务来考虑,现在进行武库舰研究正当其时。
《大众科学》对于中国武库舰方案的介绍称,这种舰船携带数百枚导弹,具备水下全潜、半潜、水面中高速航行及各航态之间快速转换的功能。这样的舰艇功能性非常单一,如何纳入体系作战以及后勤保障方面的困难仍非常多。中国海军的任务一方面是走向远洋,而另一方面中国核心关切大多还集中在周边海域,近海作战的能力建设也非常迫切。
如果能够实现技术突破以及拥有可观的费效比,武库舰对于中国海军远洋及近海作战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特别是对于中国实施拒止战略。为了应对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美国海军准备发起研制无人加油机的招标,目的就增大舰载战机的航程以保证航母待在中国反舰导弹的射程之外。如果有一艘武库舰能够在中国近海巡弋(载数百枚导弹,依托岸上探测系统)将令美国航母的危险距离进一步扩展。当然,如果解决好作战体系的融合,武库舰也可以大大提升航母编队的攻击力,特别是对于航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尤其意义重大。
半潜式武库舰想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