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 名家-面對統戰不必成驚弓之鳥
2016-04-16 13:05:59



革命时期的统战与建设和发展时期的统战,其本质性的差异在于前者以共同敌人为统战基础,后二者则以共同目标为合作基础,前者目标十分具体,成败界线分明;后二者目标相对抽象,成败之间的诠释空间很大。革命时期的统战为了独占,发展时期的统战是在中共主导下的共享。
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在「统一战线」策略,吃足苦头,吃了大亏,于是就将中共的统战,定义为其本质是邪恶、伪善、欺骗,其手段是列宁所说的「製造」、「利用」、「扩大」敌人的矛盾,之后联合「明日的敌人打倒今日的敌人」,直到消灭所有的敌人。
畏惧统战拖垮台湾
事实上,这些只是对敌斗争的基本策略一定普遍性理论而已,绝不是共产党的独门利器。但由于对「统战」理解的偏差,产生了过度防卫,以致于延误了当年中华民国政府及时将「反共国策」调整为「大陆政策」的时机,错失中华民国对大陆地区反统战的绝佳机遇;同时造成了将所有中共的对台政策除「文攻武吓」之外,均视为对台统战,即对台政策与对台统战不分,对台政治作为与对台经济政策不分。
为了怕被「统战」,台湾提出注定失败的「戒急用忍」和「冲撞外交」的自残招数,把台湾从全球经济到国际政治中一步一步自我孤立,而且迄无所悟,以致于马政府在与北京共同构筑两岸关係「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中,错失引导的主导权。当然,台湾的失败不仅仅是对中共「统战」策略的偏见,但不能不说这是相当关键的因素。
中共的统战可以区分为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及发展时期,在革命时期,中共是居于弱势的一方,其目的是打倒执政者夺取政权,所以统战策略运作的本质是政治,其结果是独享。因此上述的统战策略,主要用在中共在大陆进行革命时期作法,企图以小博大,结果也成功。
到了中共建立政权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成为统治者,统战的目的不再是打倒谁,而是要巩固共党的统治,在巩固政权的指导思想下,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责就是「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其实说穿了就是将不满的声音控制在政权之内,不去影响社会,这样的统战就不是消灭昨日的朋友,而是在共产党政权的前提下,分享部分利益。
改革开放后,统战的意义,被附于参与中国大陆的现代化建设,一共召开了5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不断强调「统战工作」的重要。此一时期,统战理论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本质已经是以经济建设为主,目的是互补、分享,而非独占,而「一国两制」的思维,也是一种互补、分享式的统战策略。
2004年中国大陆声称「中国崛起」,此一时期的统战,被定位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去年公布的《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修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比较务实地取消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任务,足见此一阶段的统战策略运作,主要是壮大国家,其本质是一种综合性手段的运用,目的是多元的、长期的,如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则结果是共享、共用的。
总之,革命时期的统战与建设和发展时期的统战,其本质性的差异在于前者以共同敌人为统战基础,后二者则以共同目标为合作基础,前者目标十分具体,成败界线分明;后二者目标相对抽象,成败之间的诠释空间很大。革命时期的统战为了独占,发展时期的统战是在中共主导下的共享。
政府见识不如学生
台湾如果分别清楚中共统战策略在本质上的差异,则对内不至于视异己如寇雠,对大陆反而可以适当地把握时机,茁壮自我。可叹的是对中共这一方面的认识,政府不如台商,甚至不如台生。(作者为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