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6月12日刊发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的文章《卡塔尔还是沙特?中国会跟谁站在一起?》称,卡塔尔和阿拉伯半岛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使近年来与该地区国家不断加深关系的中国面临两难境地。利雅得是中国在该地区最重要的伙伴之一。
文章称,2015年沙特从中国进口额超过230亿美元。沙特国王萨勒曼今年3月访问北京,两国签署了价值65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涉及领域已不仅仅是能源,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包括国防在内的各个战略领域。此外,利雅得还对北京高度重视的“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支持。鉴于沙特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国家,这种支持的意义更为明显。
不过,中国同时又与卡塔尔关系密切。继澳大利亚之后,卡塔尔是中国的第二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中国企业在卡塔尔拥有大量利润丰厚的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很大一部分与2022年世界杯有关。此外,多哈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章称,中国在地区冲突中一贯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在双边关系中秉承着优先考虑以促进经济交流来赢得互信的政策,因此通常会以贸易和发展来缓和紧张局势。2004年以来,中国一直在与海湾合作委员会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而沙特和卡塔尔均是该委员会成员国。同年,中国还建立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机制,旨在加强与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的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
文章称,到目前为止,中国都能在与该地区国家的友谊中明智而相对公平地保持某种平衡,即便与伊朗走得很近也没妨碍其成为沙特石油的大买家。中国在该地区惯常的动荡中扮演等距离斡旋者的角色。这一政策迄今为止很成功。
此外,中国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的能源搜寻随着日益增加的政治影响力而得到了不断完善。
文章称,尽管经济交流在中国与海湾国家关系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其仍坚守对该地区稳定的承诺及其在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间的调停角色。这样的态度与其他很多外部角色通常对该地区进行的恶毒干预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往往会使该地区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文章称,短期来看中国不会改变在海湾地区的策略,即便是在叙利亚和也门等更为严重的危机中也是如此。相反,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会进一步强化在该地区的核心利益,同时更大程度上保障自己不公开站队、外交渠道优先的政策继续成功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