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与普京“掐架”的英国人食言了。安倍尝到被“放鸽子”的滋味。按照计划,英国本来应该在3月份派出军舰执行“自由巡航”任务,以实际行动力挺美日。可3月份过去了,英国军舰连个影子都没有。
2017年2月,日媒报道称“英国已经着手制定计划,决定下个月(也就是3月份)派遣护卫舰到相关海域宣示航行自由,以此来支持安倍的立场,并向崛起中的大国传达国际规则必须适用于该地区的信号。”而澳媒也透露,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亲口证实,本国23型护卫舰“萨瑟兰”号从澳大利亚返回时,会特意“绕道”敏感争议海域,以证明英国海军对“航行自由”原则的拥护。而早在2017年梅首相访问日本的时候,也传出英国准备派遣航母与日本共同巡航争议海域的新闻。
英国似乎觉得,躲在很多盟友后面偷偷地踹一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有利无害,而且既支持了西方阵营,也不会与东亚大国撕破脸。就在2个月前,“梅姨”在访华时收获了90亿英镑(近793亿人民币)的合作协议,英国不会放弃人口最多的市场,但同时也错误地认为搞一点小动作不会损害其在华利益,或许还能在东亚找到自信。
“约翰牛”这么干,明显抱有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还带有某种有恃无恐的意味。3月3日,越南勾结印度,签署相关协议,决定共同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在3月中旬举行的“东盟-澳大利亚特别峰会”上,土澳拉着东盟10国发表《悉尼声明》,要求所有国家都“遵守规则”,抵制“大鱼吃小鱼”的情况发生。3月初,美国派出“卡尔-文森”号航母访问越南,接着又在3月23日派出“马斯汀”号驱逐舰进行挑衅,完成一次“自由航行任务”。
不过“间谍中毒案”意外打乱了英国的计划。英方率先“讨伐”俄罗斯,掀起了凌厉的“外交战”,特朗普又接过了主导权,发起更大规模的反俄行动。3月30日,自以为是的英国人突然搜查一架即将从伦敦飞返莫斯科的俄罗斯航班,似乎想从中寻找到什么“证据”,结果却一无所获。这激怒了战斗民族。怒不可遏的普京除了按照对等原则驱逐了23个英方人员,又再次下令驱逐数十名英方人员,命令英方在俄人员必须与俄方驻英人员“数量对等”。
俄方还就“中毒案”向英方提出了14个问题和疑点,要英方给出解释。其中第一条就是“为何不允许俄方探视2名中毒的俄罗斯公民”,击中了英方的软肋。随着事态逐渐严峻,英方有点害怕和玩不起了,现在是普京开始转守为攻,要收拾和修理不知好歹的英方。主动向俄方挑衅,结果“掐架”又掐不过,渐落下风的特雷莎-梅还有多少闲情逸致向东亚派出军舰进行挑衅?
当然,英国不派舰艇,也有比较充足的理由。
1、因为所谓的“间谍中毒案”,西方很多盟国都支持英国,参与了驱逐俄外交人员的行动,因此在亚太地区,英国也必须投桃报李。不过,令英国感到“不痛快”的是,并非所有亚太地区的盟友都那么实心诚意。美国一次驱逐了60名俄方人员,澳大利亚驱逐了4名俄方人员,
而日本却因为在领土问题上有求于俄罗斯,安倍没敢驱逐哪怕一名俄方人员。这令英日之间其实产生了某种裂痕。在最危急的时候,日本居然不站队不力挺,俨然一个“白眼狼”,恐怕英国人会心寒。而没有在约定时间派出军舰,恐怕也是英国人报复“安倍”的一种方式。
2、英国如今只有一艘主力舰——45型导弹驱逐舰“邓肯”号可以结束趴窝状态,勉强开往海湾地区维护一下面子。在19艘主力舰艇只有2艘能够动一动的情况下,在一度只能派出600吨“塑料扫雷舰”监视俄方舰艇的窘境中,“无船可用”英国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而23型护卫舰“萨瑟兰”号其实设计寿命只有18年,2015年就应该“寿终正寝”,但囊中羞涩的英国海军又对这艘不折不扣的“老船”进行延寿升级,昔日无敌于天下的帝国海军已经沦落至此。
3、英国恐怕不愿意拿鸡蛋碰石头。暮春时节,东亚大国约40艘先进战舰在这片海域集结。同时在3月底,12架轰-6K战机展开实战化巡航训练,在“敌方”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试试反压制,突破地面和空中两重拦截,提升全疆域远程机动打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每架轰-6K可携带6枚长剑-10A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000公里,能够摧毁敌方多个目标。具体参数网友可自行查询。如果哪个国家在这个时候胆敢开一枪,等待它们的将是无情的毁灭。
英国如果在这个时候派出一艘“退休又返聘”的老旧23型护卫舰在40艘新锐战舰面前“叫阵”和“挑战”,除了能充当一下理想的“靶船”外不会起到任何作用。而舰上的近200名英国官兵除了战战兢兢担惊受怕,估计还能在数次模拟攻击中体验葬身鱼腹的快感。在对方集结优势兵力和装备以逸待劳的情况下,英国舰艇还要“自投罗网”,这不是自取其辱是什么?
自从狂妄自大的“Z舰队”覆灭之后,亚洲的天空和海洋都不再属于英国人。对英方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坚持中立,拒绝拉帮结派和强行站队,与所有国家友好相处。崛起中的大国为了稳定可以忍一时,但不可能忍一世。如果英国最终激起怒火,只能自己承担所有后果,美日澳等国除了声援之外不会有什么实际动作。如果英国决定不想过了,执意开辟2两条“战线”,就该让他们尝尝同时挑战2个军事大国的苦涩后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