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竟然建议:抛弃“92共识”,改要“2016共识”
2016-07-24 16:00:16



近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明确拒绝为“九二共识”表态设时间表。对此,美国相关专家表示,这不代表蔡英文明确拒绝“九二共识”,但相信北京不会无限期等待下去。就在此际,台湾媒体援引6月间2场美国智库闭门座谈指出,两岸不必拘泥于“九二共识”,可营造“2016共识”。事实上,国台办早就明确指出,两岸官方与非官方交流均建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只有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两岸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续。

“双十”或许是一个转折点

据香港中评社7月23日报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Douglas Paal)在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不认为蔡英文对《华盛顿邮报》的表态是她“拒绝‘九二共识’”或者“拒绝完成答卷”的明确信号。在他看来,有些北京和台北专家得出那种结论是过度解读和推断。

包道格表示,北京显然想从蔡英文那里得到更多,例如“九二共识”或“一个中国原则”的表态,并且愿意等一段不明说有多长、但有限的时间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同样明显的是,蔡英文相信台湾人民没有做好准备支持她如北京要求的走那么远。

包道格注意到,北京目前只采取了暂停两岸官方和非官方沟通管道的行动。他预期,也许到某个时间点,北京不会再等下去了,今年“双十”有可能会是一个转折点。

不过,这位前美国在台协会高官强调,大陆将不得不仔细权衡其作为。在他看来,北京采取进一步行动会在台湾选民那里引发负面反应;再考虑到国民党势力日渐减弱,新的行动会对台湾政治产生长期的影响。他说:“这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蔡英文

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认为,蔡英文回答《华盛顿邮报》最重要的是这几句话:我政府各层级都有和中国对口机构联系的管道,我不能在这个阶段进入太多细节……这段时间以来,我们都非常谨慎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我们除了不采取挑衅的态度,防止意外的发生之外,也希望通过资讯的交流,能够逐渐建立起双方的互信。(原文即把“大陆”称为“中国”——观察者网注)

卜睿哲声称,北京忽视了蔡英文以一种比大陆官方要求得更模糊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并逐渐建立足够信任的可能性。

然而,这位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却话锋一转,称相信蔡英文已经从模糊走向清晰。他表示,要重复以前问过的问题:蔡英文和台湾有没有理由怀疑大陆的意图?他回答,当然有。他最后说:“要获得成功,信心建设必须是双向道。”

“2016共识”可替代“九二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蔡英文针对“九二共识”表达最新立场之际,台湾媒体放出6月间2场美国智库闭门论坛消息,似乎在借此为蔡英文悄悄解套。据台湾“中央社”7月24日报道,智库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6月间举行过2场有关台海两岸闭门座谈,美国力促两岸尽速恢复沟通。

针对“九二共识”,美国认为,大陆应可接受蔡英文提及符合“一中原则”的“中华民国宪法”说法,让两岸关系往前走,不要拘泥在“九二共识”,营造“2016共识”(2016 Consensus)。

2场闭门座谈分别在6月1、2日及28日到30日举行,前一场是NCAFP与国台办之间的对话,后一场是“美中台”三方座谈,但以学者专家为主。

在NCAFP与国台办对话中,美国关切大陆与民进党之间能否发展“建设性关系”,两岸过去8年的正面趋势是否戛然而止,出现恶性循环或潜在危机。

美国认为,美、中之间,现阶段虽以东南海争端、朝鲜核武、网络安全等议题为主,但台湾议题依旧是美、中“核心利益”;为减少误判与误解,两岸要能直接沟通,尽速恢复既有沟通管道,符合三边最佳利益。

美国建议,大陆应正面解读蔡英文的用词与举动,避免两岸恶性循环,而台湾应预防意外,使用适当词汇谈论两岸关系。

会谈中,大陆也曾提及,随着时间演变,美国国会不再像以往那样关注台湾议题,但美国学者不认同这个看法,称台湾议题在美国大选中仍受重视,将持续关注台湾的民主与自由制度。

美国总结称,台海双方应采取更多步骤改善大陆与民进党的关系。只要两岸试着以沟通解决分歧,不以武力相向或胁迫,美国乐观正面看待两岸关系发展。

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报告也提到,未来几个月将测试双方领导人,倘若两岸能找到持续沟通对话的基础,一切将会走得容易些。同时,非官方的沟通机制也是防止误判、误解所需,借此慢慢建立互信。

事实上,针对蔡英文最新有关“九二共识”的表态,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的主流民意,而只有坚持“九二共识”及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这一政治基础,才有可能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马晓光还强调,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的联系沟通机制、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协商谈判机制,均建立在“九二共识”这一基础之上。只有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两岸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