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吨级大推即将可用,可以考虑上马500吨级巨型运输机了
2021-01-11 08:35:38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的看法是,一部分人对目前航发水平的认知,还停留在至少5年前。还在问太行到底什么时候能行之类;或者想方设法找一些还在批量进口发动机的证据;实在找不到,就说外面的某种型号如何如何之好,为何不引进云云;完全是以过时的眼光来看问题。实际上不论在大涵道比涡扇还是4代大推以及4代中推上,现阶段已经完全整体超越了外来的传统供应商。在战术飞机的配套发动机方面,除了个别型号比如枭龙的发动机,客户还有要求仍然批量引进外。在自用型战术飞机的发动机方面,至少已经5年以上没有再引进。而这5年也是从基本看齐到最终超越的5年。大直径涡扇方面的进步尤其巨大,早就不是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而且直接进入了和全球航发第一集团逐步接近的区间。



换句话说,终苏联时代几十年,在大涵道比发动机方面,从来没有敢和西方的同类航发正面PK一下。毕竟1970年代,英美的大涡扇就已经突破到了50吨级的推力水平;而苏联方面连23吨都没有超过;更不用说在整体可靠性,无滑油飞行距离,噪音水平以及关键的油耗率方面再直接对比一下。当然,苏联的飞机设计师也不是一无是处,恰恰是用这个22.5吨水平的所谓“大涡扇”,开发出了450吨级的安124;还有安装了6台发动机的全球最大的安225大飞机。这说明苏联工程师能以并不算强大的涡扇航发技术,整合出整体相当不错的终极产品,这也是系统工程能力水平很高的体现。直到今天,安124和唯一可飞的一架安225还满世界的到处拉货养活自己。反倒比同样是400吨级,长期养尊处优反倒早早退役,



的C5战略运输机群的生命力更强一些。其实在SHU年之中,一个意义很大却不太显眼的突破,就是35吨起步的CJ2000核心机的点火成功。期间既没有喘振也没有任何燃烧不稳定的现象。这说明这个达到前所未见推力水平的大涡扇的整体设计和出发原点非常的好。而最终实现整机上高空台的速度,预计比其起步早得多的CJ1000A最多晚半年。也就是暗示其动力项目的完成度,绝对可以不晚于配套目标整机的整体进度。如果有这么高的研发效率。那么除了配套的本职之外。狼山个人认为完全可以再同时上马一种4发的巨型机。4台35吨推力的发动机,产品必然是和550吨级的380非常接近的项目。380推出以后市场反应并不太理想。因此这种4发巨型机完全可以不在客机方向,而直接发展成巨型运输机。要知道200吨级的所谓大运,在很多时候的实际运输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目前全球各大国,空运稍微大一点的物件,基本都要专门去雇安124。只靠200吨级的运输机,很多东西根本运不了。比如装配机翼以前的战斗机出口。目前活跃在全球的安124还有40多架,运输任务多的排队。这说明巨运的需求缺口还是很大。如果开发一种可以满载150吨的物资,或一个整营的兵力直飞1万公里的500吨级巨运,不但不会闲置,而且有非常强的全球性战略意义。因为是4发货运机,对35吨级的新大涡扇可充分测试。绝对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