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8 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发文宣称,目前已有近 50 个国家与其联系,希望助力重新平衡全球贸易,还表示将代表特朗普总统与美国贸易代表一同与日本展开会谈,试图实现所谓总统关于全球贸易新黄金时代的愿景。但这 “近 50 个国家” 的说法,难免有虚张声势之嫌,即便真有 191 个国家响应美国,中国也绝不会在不合理的贸易压力下屈服。
从本质上看,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严重背离了经济规律。其推行的诸多贸易举措,看似雄心勃勃,实则蕴含着巨大的隐患。以重振美国制造业为例,特朗普试图通过强硬的政策手段,将资本强行逼回美国本土。但这一做法忽略了制造业发展的诸多关键因素。首当其冲的便是劳动力资源问题。
图片
美国本土劳动力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与其他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毫无优势可言。而且,美国现有的劳动力技能结构,也难以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缺乏足够数量的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中低端制造业方面,高昂的人力成本又使得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即便美国通过行政手段成功促使部分资本回流,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制造业生产,但接下来的问题依旧棘手。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成本高昂,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必然缺乏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中,各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在选择产品时,价格往往是关键的考量因素之一。美国制造的高价产品,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赢得份额,那么又有哪个国家愿意为这些性价比不高的产品买单呢?这一系列问题充分表明,特朗普政府重振制造业的设想,不过是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罢了。
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贸易政策,最终必然会陷入困境。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不仅未能实现其预期目标,反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紧张局势。众多国家纷纷采取反制措施,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贸易权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出口企业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关税壁垒和市场准入限制,出口受阻,企业利润下滑,进而影响到美国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美国农业作为出口型产业,深受贸易战之害。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大量农场面临经营困境。这一系列负面效应,充分证明了违背经济规律的贸易政策,最终只会让美国自食恶果。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霸凌和关税威胁,中国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绝不投降、绝不妥协。中国深知,退让只会让美国得寸进尺,唯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才是应对贸易挑战的正确之道。在实际行动中,中国积极推动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合作机制的落地实施。RCEP 的签署,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图片
通过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作为 RCEP 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协定的实施和建设,与其他成员国携手共进,共同开拓区域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中国还积极与欧洲及南方国家商讨建立自贸区。与欧洲建立自贸区,有助于加强中欧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拓展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欧洲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高端制造业,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双方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建立自贸区,消除贸易壁垒,能够进一步促进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而与南方国家建立自贸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南方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与中国的合作空间巨大。通过开展自贸区谈判,加强与南方国家的经济合作,有助于推动南南合作深入发展,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此外,中国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经济体系。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中国倡导的 “一带一路” 倡议,就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合作、人文交流等,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一带一路” 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全球贸易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的今天,美国的贸易政策困境凸显了其短视和不合理性。而中国以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展现了大国担当,为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贡献着力量。未来,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发展之路,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同应对贸易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经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