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热烈祝贺嫦娥6号组合体在月球背面再次成功软着陆!在着陆成功后,自然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展开,实测组合体本身的方位与倾斜度,月球背面环境的温度光照强度的变化,并且把这些宝贵的数据通过鹊桥2号中继卫星快速回传指挥中心;然后再通过鹊桥接受指挥中心的指令,实现多种有效载荷的自检开机。所有一切顺利完成后,在此后的48小时内,就是开始降落地点的原位采样,并且完成初步的样品封装,为上升器携带样品上升对接,再顺利返回地球打好基础。嫦娥6号组合体的月表取样过程,与嫦娥4号大同小异;只不过是在月球背面全自动完成的,技术难度更大。之所以说是原位取样。主要在于取样的各种操作装备,都不需要离开已经成功降落后姿态稳定的组合体本身。
取样中只需要从组合体内部往下方延伸出一根结构复杂的钻探管;还有就是从上部再展开一个小型的、可以180度运动的机械臂。这两者取样后分别往密封装置内运送样品然后完成初步的密封。在取样的全过程中,2吨以上自重的组合体本身不再做明显的位移,就像要吊装重物以前的汽车吊一样,先把自身固定好,然后再下探钻探杆;同时释放吊臂一样的180度取样机械臂。整个组合体本身就是全部取样动作的固定支架,所以叫做原位取样。要取样的月球样品其实包括3大类:第一是下探的钻探杆原则上要钻入月表下3米左右,就像洛阳铲一样,把样品根据深度和原先的层级结构直接原样条带状保存,一直运回地球分析;第二是旋转的取样机械臂在月表几厘米深度内多处铲取月表月壤;
最后一项是用机械臂上的抓手式小钳子,直接定点抓取不超过乒乓球大小的、暴露在外的、目视可见的小型月岩。因此取回来的就不单纯只有深层与浅表的月壤,也包括少量的月岩。而全部的取样量计划是地球计量的2公斤稍多。而嫦娥4号实际取回的只有1730多克,主要是钻头部分只打下去1米多点,就被下面隐藏的硬月岩卡住了,不敢再强行往下钻,因此没有满载返回。希望这次取样能直接打到3米深度。这个过程其实有一个小小的BUG,那就是通过从嫦3到嫦6的4次连续成功的软着陆,都会发现组合体在接触月面之前的2秒左右,会出现7500牛主发动机的喷流瞬间吹动月面的部分月壤;然后登月器也恰好落在被部分吹动位置的正上方。而嫦4与现在的嫦6,也恰恰是在被部分,
吹动的位置取样。这在原则上就会稍微影响原位取样的效果。当然只影响机械臂对月表铲取的月壤,而基本不会影响钻探的深度样品,以及抓取的月岩。主要在于月球在30亿年以前就已经冷却冻结了。此后是30亿年的太阳风吹拂,以及各种外来天体的砸落。月表相当于持续落了30亿年灰尘的桌面;而落月瞬间7500牛发动机仍然没有彻底关机,等是在灰尘桌面上吹了一下再取样,多少会有一点干扰。常说的氦3,基本就储存在最表面的这层月壤中。除非让专门的月球取样车,行走到主落月器100米之外再现场无干扰取样。不过这需要等到嫦7以后了。但问题明显不大,样品返回地球后的高精度分析,会自动排除这种不可避免的扰动。说一千道一万,嫦娥系列取回的月球样品都是百分百保真,
总比个别大国拿着南极月球陨石磨碎了来作假强上一亿倍;甚至连陨石作假都懒得搞,直接从实验室走廊的花盆里捏一把就敢当所谓的国礼送人,属于既败人品、更败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