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亚洲大国既抱团取暖又相互博弈 为何这样
2015-07-29 13:07:04



如何解读亚洲大国间的政治博弈?  伊朗与六强(中、美、英、法、俄、德)达成限核协议之后,不只中东秩序开始翻转,南亚与中亚的大国博弈也因之转趋热闹。如何解读与观察这场博弈,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这场大博弈的主要场域是南亚到中亚,而以印度与伊朗关系的发展作为博弈的起点。1995年,印度提议建立从伊朗经巴基斯坦到印度的天然气管(IPI Pipeline),每天输送3100万立方米的伊朗天然气到印度。印度表示这条天然气管拉近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关系,将有助于南亚的和平。

  可是美国认为,在国际上正因伊核问题而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的时候,印度去买伊朗天然气,将抵销国际制裁的效果。2008年,印度和美国签订了民用核能协议,这个协议让印度取得了作为大国的象征意义,2009年,印度退出了IPI计划。

  眼见IPI变成了IP,同样因经济发展而急需能源的印度,乃着手推动另一条从中亚土库曼,经阿富汗、巴基斯坦到印度的天然气管(TAPI Pipeline)。同时也计划了另一条海底天然气管,从伊朗经阿曼到印度。

  印度联手土库曼背后自然有全面的战略布局。印度提出了由南到北的“南北运输走廊”,南北运输走廊以伊朗的恰赫巴哈尔港为中心。今年5月,也一样在伊核协议看起来有机会达成协议的前夕,印度与伊朗签了建设恰港的备忘录。

  今年7月,印度总理莫迪趁北上俄罗斯参加乌法的金砖峰会之便,访问了乌兹别克、哈萨克、土库曼、吉尔吉斯等国,力邀他们参与印度的南北运输走廊计划。这些国家许多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而今年上合组织也通过,邀印度与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印度将有了直通中亚的管道。

  此外,金砖与上合峰会,显示俄国外交像美国一样也转向亚洲。只是美国转向亚洲,是为了平衡中国,俄国转向亚洲是在被欧洲制裁后转往亚洲取暖。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亚洲的陆上与海上都将愈来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