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位叫沙白的上海43岁女子在网上宣布决定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她说自己受够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折磨,无法享受生活。
10月24日晚,沙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向她的父亲和所有关注她的人告别,表示“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图片
她的账号再无更新,头像已变成黑白色。
我是希望她在瑞士转一圈就回来吧,不要一时冲动真的走上绝路。
此事在网上被炒得很热,重点就在安乐死这件事上。
值得注意的是,起初舆论风向并不是劝她放弃轻生念头,而是在支持、赞许、怂恿她的选择-安乐死,甚至扯到了“保持美丽”、“自由灵魂”……上。
众所周知,在古今中外,无论是出伦理、道德、法律角度,自杀都是不允许被宣扬的。
很快,沙白的账号被短视频平台禁言,她之前一些出格言论,比如“这里不能合法嫖娼、不能合法磕药、不能合法买卖器官、不能合法安乐死……”还有她控诉自己母亲的视频,都已被平台下架。
一些被带了节奏的网友也跟着起哄说:
“安乐死合法化也没关系,自愿就好。”
“器官买卖合法化也没关系,自愿就好”
“代孕合法化也没关系,自愿就好。”
“卖淫合法化也没关系,自愿就好。”
……
真是离了大谱,那些平时连加班自愿都不相信的人,居然相信这些事情是自愿的。
图片
对于沙白的言行,这里不想做过多评论。她饱受病痛折磨近20年,出现情绪化的过激言论并不为奇。
还是说说安乐死这件事吧,因为网上铺天盖地炒作的真正焦点并不是沙白,而是安乐死。
安乐死(Euthanasia)只是一种柔性的叫法,在加拿大法律中,它叫(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 、MAID),也就是医疗辅助自杀。
美国直接称它为“协助自杀”,这才是准确的定义。
但说“协助自杀”又太刺耳,于是,安乐死便这样不明不白地使用着。
人,都会有生老病死,如何面对疾病和死亡,需要有科学的态度,比如,“阎王叫你三更走,谁敢留人到五更”。
自然规律是谁也无法避免的。
西方安乐死(Euthanasia)概念源于古希腊,到了16世纪后期,人本主义学说兴起,安乐死一说便沉寂了下来。
后来,欧洲有一个国家却大肆宣传和推广安乐死,它就是纳粹德国,动机是为实现它的邪恶目标--种族灭绝。
战后,安乐死成了医学领域的争议话题,但在社会上都受到了政府的限制。
然而,一些利益集团发现了安乐死的“美好前景”,它们便开始不停地在伦理、道德、法律领域寻求突破,制造舆论。
到了21世纪,它们在一些国家推开了这扇大门。
利益集团要想通过该产业牟取暴利,就必须将其商业化,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市场。
安乐死的成本很低(毁灭生命的成本向来不会高),但利润非常可观。
像沙白这次去瑞士,据说需花费70万人民币,但也有人说实施安乐死只要11300瑞士法郎,这可能是相关费用的计算方式问题。
具体费用可查的,目前只有中国台湾的著名体育主持人傅达仁。
2018年6月,他在瑞士执行安乐死。他家人透露全程花费为300万新台币,约人民币60万元。
无论怎么算,安乐死都是一门暴利生意。
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论》第24章第6节的注释。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西方医疗产业资本。
荷兰是第一个将安乐死去罪化的国家,但医生需要复杂的手续和文件才能被免于起诉。
于是,它们找到了安乐死的“圣地”--瑞士,因为瑞士是一个最擅长于“捞偏门”的国家。
既然开始商业化运作,就需要做大量的广告。
医疗广告,随处可见,我们平时在电梯都能看到“种植牙齿”、“无痛人流”、“秃顶植发”、“重振雄风”……
这些广告杀猪不杀猪是另一回事,但都是希望顾客更加健康。
而安乐死的广告却遇上了问题,它在任何国家都不适用于《广告法》,因为它是违背医学伦理和社会道德的。
因此它只能另辟蹊径,走软文和设置议题路线。
最成功的软文之一来自日本。
2019年,日本NHK电视台播出了《她选择了安乐死》专题片:
48岁的小岛美奈子前往瑞士求死,她患有多系统萎缩症,平时只能靠轮椅行动,有过自杀经历。
因为日本法律不支持安乐死,她去了瑞士,并签下了同意书。
整个安乐死过程(打点滴)只花了4分钟,NHK说她的脸上,浮现出久违了的笑容……
图片
小岛美奈子的故事播出后,引发了很大反响,甚至有日本人因这部纪录片而飞往瑞士。
英国BBC也拍过安乐死纪录片《How To Die:Simon’s Choice》
这些纪录片无一例外,都是强调“成功人士”,像BBC的男主角和小岛美奈子都是富有阶层。
当安乐死商业化具有一定规模后,竞争就出现了。
2016年6月,加拿大宣布安乐死合法,而且法律门槛很低。
可谓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一波宣传下来,连美国人都跑了过来。
据英国《每日邮报》今年报道,截止2023年年底,加拿大医院已为近6万人实施了安乐死。这是多么大的一笔生意?
加拿大为什么能赶上瑞士?因为人家会拉客户。
有人会问,安乐死还能拉客户?生意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2024年初,加拿大56岁女子希瑟(Heather Hancock)向媒体透露,她在2019年曾因严重肌肉痉挛住进了阿尔伯塔省一家医院。
图片
在一天晚上,帮助她上厕所的护士突然对她说,“你应该做正确的事,考虑一下安乐死。”
她很震惊,拒绝了这种建议。
护士又说,“你太自私了。你不是在生活,你只是在生存。”
她生气地说,“你没有权利强迫我接受安乐死”,而那名护士对她冷笑。
她还透露,她至少经历过三次这样事情。
其他病友也向她说过类似事情,震惊的希瑟开始在网上撰文,劝说美国不要步加拿大后尘,“看看加拿大正在发生的事情吧,这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无法控制。”
图片
2024年7月,另一位加拿大病人也站出来发声。
特蕾西·波莱祖克,患有先天性的脊柱裂,在蒙特利尔医院接受治疗。
她的护理团队成员曾两次鼓励她接受安乐死。
她说,“我想要活下去,我想要勇气,我想要重回我的生活“
然后,她被医院嘲笑。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块将被卖掉的肉。
安乐死在西方国家,像不像做生意?
护士会无缘无故建议病人选择去死吗?难道不是抽成的动力?
然而,护士得到的那点抽成又算什么?大头在医疗资本那里。
安乐死的成本呢?
图片
2023年,加拿大一家医疗机构推出的”太空舱“,发明者菲利普·尼茨克博士介绍说:它能搬到任何地方,关上舱门,按下按钮,氧气就会在30秒内骤降为0,躺在里面的人可以在5分钟内无痛苦死去。
医疗机构还请了病患和家属来参观,想不想试试?试试就逝世。
这破玩意能有什么成本?还有,五分钟,他说不痛苦就不痛苦了?
一切由它们说了算,再不行,就请几个专家说说,请媒体吹吹,NHK不是连”她的脸上,浮现出久违了的笑容……“都写出来了。
瑞士现在算是安乐死产业的龙头,知名老品牌有Exit、Dignitas、Eternal Spirit。
沙白这次去瑞士选择的是尊严(Dignitas)
有些网媒借沙白一事,吹捧瑞士“将个人的自由权利看得很重要”。
差不多得了,鼓吹这些,让那些遵循医嘱,不瞎折腾,好好用药,与病魔抗争的病患们怎么看?
再说,安乐死,就真的如它们所吹嘘的不痛苦了?
安乐死跟别的生意还不一样。
你买个披萨,点杯咖啡,还能给个好评或差评,写点评论。
安乐死的消费者怎么给评价,托梦吗?有积分吗?能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吗?五星+好评给烧两张瑞士法郎吗?
图片
什么“太空舱”,比“含笑半步癫”管用?西方的现实比电影还荒唐。
安乐死在西方走向商业化道路,无异于谋财害命。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而且仅有一次。任何人都不能为了金钱,去忽悠别人结束生命。
我们都会好好活着,不劳费心。让它们在自家开发市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