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会成为第二个越南吗?
2015-06-14 11:53:21



近半个月以来,围绕中缅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事件,一方面,5月14日,缅方两枚炮弹再次落入中国云南省镇康县南伞镇境内,导致多人受伤。在此情况下,我方于6月1日在中缅边境中方一侧进行了“没有通告结束日期”的实兵实弹军事演习,向缅甸方面展示我保卫边境安全的决心和能力,另一方面,受中共中央的邀请,缅甸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将于10日至14日率团访华,此举表明了我方愿意同缅甸各派政治力量进行对话的姿态和诚意。

网友们是非常乐意把缅甸的局势和当年的越南做类比。实际上这类声音早已有之,而随着缅甸内战逐渐向中缅边境推进并导致“擦枪走火”事件发生,以及长期以来比较稳定发展的中缅关系在近些年横生变数,更多的人或出于对时局的担心,或出于其他用心,认为如果缅甸走向统一,必然会效法越南,在未来与我国横生龃龉甚至兵戈相向。诚然,缅甸同越南有一些共同点,两者都是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都与我国接壤并同我国拥有漫长的边境线,历史和现实当中都与我国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但是,缅甸和越南之间还有更多的不同,缅甸效法越南的几率到底有多大还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两国的地理位置和同中国的地缘关系存在较大不同。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的东部,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接壤,两国同为南海沿岸国家,而越南3260公里的海岸线皆位于南海沿岸,众所周知,海洋边界的划分和海洋权益的分配是国际关系当中的“老大难”问题,而从距离上看,南海诸岛远离我国本土,却离越南海岸较近,越南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趁我国缺乏远洋作战能力时强占了多个岛礁,并由此造成了中越之间大范围的海上争议。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尚未解决的两国陆地边界争议,在越南统一时,在陆地和海洋两个方向上与我国存在巨大冲突。加之越南的邻国当中只有中国一个大国,这使得越南可以在冲突当中集中自己的力量向一个方向,增加取得优势的胜算。

而缅甸濒临印度洋,在海洋方向上与中国全无共同海域,中缅之间不可能在海洋方向上发生直接的冲突(当然间接的冲突有可能会发生),这已使中缅之间地缘关系的复杂性比越南小了一个数量级,而中缅之间陆上边界问题已经由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得到了妥善解决。退一万步,即使《中缅边界条约》不能保证将来中缅之间不会发生冲突,单纯的陆地冲突也远比陆地+海洋的复合冲突烈度要小得多,也容易解决得多。况且,缅甸与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为邻,印度还有统治缅甸的历史(英属印度),一旦与中国发生冲突,很难保证对缅甸一直有野心的印度不会趁虚而入,这都是缅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其次,两国的人口、民族状况,特别是靠近中国边境地区的人口、民族状况有着很大的差异。

越南领土面积约为33万平方千米,人口却达到接近九千万,属于典型的“地狭人稠”,越南的人口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相对均匀”的特征,北方靠近中越边境的地区是越南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有首都河内和诸如海防这样的大城市。根据越南1979年公布的《越南各民族成分名称》,越南共有54个民族,而主体民族京族占人口的87%左右,分布在全国各地,国家的民族单一性很强。地狭人稠,人口分布相对均匀,民族成分单一等因素,都有利于越南在与邻国发生冲突时短时间内动员大量人口,这无疑增加了越南在与邻国冲突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砝码。

而缅甸领土面积约为68万平方千米,是越南领土面积的两倍多,人口却只有五千三百多万,相对于越南来说显得“地广人稀”,且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如南部的伊洛瓦底省,面积只有缅甸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掸邦面积的五分之一多一点,而人口却高达730万,仅比掸邦的840万人口少了100多万。而缅甸有130多个民族,以及更多不被政府承认的少数族群,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仅占人口总数的68%左右,并且绝大多数分布在南部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下游冲积平原的七个行省当中,而少数民族占人口比例较高,且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西部靠近边境的七个民族邦当中,而民族之间的深刻矛盾已经是人所共见的了。即使缅甸在未来实现国家统一,也难以在短期内摆脱这种人口民族分布“硬伤”带来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也严重制约了缅甸在未来面对冲突时的动员能力。

同样,两国的立国历史和军事斗争历史也必然会对两国的行动方式产生影响。

越南共产党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在1945年8月发动了“八月革命”,通过武力革命的方式拉开了现代越南的独立序幕。在之后的三十年当中,越南先后反抗法国和美国的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越南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完全是靠武装斗争来完成的,并且战胜了世界级强国法国和美国(尽管有中国和苏联的援助,但不可否认越南最终取得了胜利),而这其中数百万人的牺牲也培养出了越南为达到自身战略目的愿意付出较大代价的政治传统,这些使得越南习惯并自信通过武力和冒险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缅甸的独立斗争,一开始就依附于日本帝国主义(所谓“三十壮士赴日本”),幻想在两个帝国主义之间骑墙,而最终缅甸的独立是靠英国议会批准实现的,换句话说是英帝国主义“恩赐”的。而缅甸统一的法理依据则是昂山代表缅族与少数民族签订的《班弄协议》,在整个缅甸的独立进程当中,缅甸既缺乏坚决斗争的决心,更缺乏强有力的政党的领导,表现出了极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缅甸的武装力量建国之后七十余年间,主要的作战对象是国民党残军,缅甸共产党,以及缅甸少数民族拼凑的其它“散兵游勇”,即使面对这样的对手也是胜少败多,这样的立国与战争的历史以及缺少成功的军事行动经验,也注定了缅甸在现在和未来缺乏对外使用武力的信心和决心。

从外部因素来看,越南当年之所以敢于挑起同中国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对它的长期支持。而缅甸长期以来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的对象,缅甸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因此遭遇重创,虽然在缅甸民主化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迅速以援助和支持取代了之前制裁,但是,西方国家在缅甸饱受制裁的基础之上,想要在短期内把对缅甸的援助和支持水平迅速提高到当年苏联和中国援助和支持越南的水平则明显是天方夜谭。况且目前,西方国家并没有完全放弃对缅甸地方武装的扶持,而如此缺乏外部特别是强国的有力支持,必然会增加缅甸对外使用武力的后顾之忧。

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两国的经济差距,政府组织的差距,等等,缅甸都不能同越南相比,在此不一一赘述。而影响缅甸对华使用武力的障碍是历史长期发展形成的,即使未来走向统一,这些障碍也难以在短期消除。而有一些地缘障碍,如与中国和印度两个强国为邻等,是无论什么情况下也消除不了的障碍,只要缅甸意图对华动武,就必然受这些障碍的限制和阻挠。因此,缅甸在客观上根本不具备成为越南这样的“刺头”的条件,而中缅两国目前也没有悬而未决的争端热点,所以即使缅甸未来统一,也没有必要像越南那样当“刺头”来刺激中国,因此,缅甸统一之后将会成为第二个越南,给中国带来无尽的烦恼的说法在目前看来难以成为现实。

不过,虽然有如此之多的障碍和制约因素,但自2014年以来,缅甸当局对地方武装的围剿进展较之前相对顺利,这无疑增加了缅甸当局对自身军事实力的信心,加之缅甸当局长期以来一直怀疑中国同缅北地方武装之间存在“不清不楚”的关系。因此,倘若缅甸当局在未来真正靠武力统一缅北,则不排除缅甸当局由于对自身实力的高估,出于扩大自身利益和对中国“支持”缅北武装进行“报复”的需要而对中国采取军事冒险行动,进而使中缅关系被彻底破坏。因此,在缅北未来的出路当中,“武统”这条路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而保持缅北的分裂状态对中国来说同样是不利的,且不说中缅边境威胁中国边境安全的“擦枪走火”事件将因此常态化,这些地方武装的存在本身就对我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构成巨大的威胁,无论是克钦独立军的“景颇大地”,还是掸邦军的“大傣国”蓝图,都对我国的民族地区抱有野心,美国、日本、台湾当局拉拢这些地方武装以使之成为反华前哨更是公开的秘密,而缅北分裂导致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则给贩毒、贩枪、雇佣兵等暴力犯罪活动提供了通道和庇护所,而中国则必然是这些活动最终的受害者。

对于中国而言,维护缅甸北部的和平稳定对维护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而使缅北获得持久和平的办法只有使缅甸和平地走向统一,正因为如此,我国一贯奉行对缅友好,支持缅甸走向和平统一的政策。但是,随着中缅边境一系列擦枪走火事件的发生以及缅方的态度日趋强硬,中缅关系事实上已经恶化。而为了应对这一新变化,同时维护中国对缅的既定政策和中缅友好的大局,中国一方面在中缅边境进行实弹演习,用实际行动警告缅甸当局不要幻想对中国实行军事冒险行动,另一方面打破常规,邀请昂山素季访华,扩大中缅两国之间政治对话的范围。一文一武,一张一弛,反应出中国在对缅政策上愈加灵活和成熟。有之前所述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我国灵活和成熟的对缅政策做保险,笔者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缅甸成为与中国对抗的“第二个越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中缅之间的友好关系在经过波折后,仍然将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