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德智库:普京旋风访华背后的中南海大棋局
2016-06-30 07:32:52





那头南海暗潮汹涌,这头6月的北京异常繁忙,7日举行完同美国的战略与经济对话,12日迎来第九次到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17日习近平启程出访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中东欧三国。而到了25日,过去三年里已与习近平会面十余次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到访北京。

虽然普京此次访华前后不到24小时,但一个月之内,中国密集同美俄欧当今世界三极进行高层沟通,这种大手笔高频度的外交动作并不寻常。

况且中美与战略经济对话看似是正好轮替在北京举行,但是习近平高规格现身演讲,并首次提议与美国进行亚太事务沟通十分罕见。默克尔近年来几乎年访华一次,此次带领半个内阁赴华参加两国政府磋商后还将在3个月后再次访华参加G20,这种不循惯例的安排显然有着特殊用意。

普京每年五六月份访华比较常见。不过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却说普京眼下迫不及待地要访问中国的确出人意料。习近平此次中东欧之旅是继今年3月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后,在短短3个月内第二次出访中东欧,并非是一般的外交重视。种种非同寻常之举都让外界疑惑北京究竟要下一盘怎么样的棋?

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陪默克尔在颐和园散步,到习近平会见了她并举行欢迎晚宴。默克尔由此从礼仪上享受到中国国家总理国家主席会见和宴请的双重特殊待遇。中国礼遇的除了敦促默克尔为中国说话让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对接。

当前,中德双方正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两国为此建立有副部长级磋商机制,默克尔此行探讨了具体合作领域。德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鼎力支持方、也是亚投行第四大股东。拥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与设立亚投行倡议德国早已做出的战略选择,一趟趟以汉堡、杜伊斯堡等德国城市为终点站的“中欧班列”是最鲜明的注脚。此次,如何围绕“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进一步拓展合作对接亦是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中国在欧盟内部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超过英、法、意与中国贸易额的总和。中国与德国的对接成功与否将决定和一带一路的末端欧洲的对接是否成功。如果说北京超级重视默克尔背后是事关一带一路末端的布局,那么普京访华则表明一带一路北线突围成功。

中国官方公布的“一带一路”路线图有南线北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北线的关键国家,北线战略因为与俄白哈三国的欧亚经济联盟区位重合,启动障碍重重,首要关键的是俄罗斯。习近平2013年10月“一带一路”提出之后,普京一直没有表态,直到2014年2月,习近平前往索契捧场,才首次与俄罗斯达成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的共识。此次普京访华之前,俄罗斯提出就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建设举行谈判俄罗斯首条按照中国标准开建的铁路将在西伯利亚地区诞生。这说明,俄罗斯在参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态度已经彻底转变,由观望转变为积极,中俄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而习近平此次三个月内第二次到访的中东欧,亦地处“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区域,在所有65个沿线国家中,中东欧国家就占了四分之一的数量,且不同于已经相当发达的西欧国家,中东欧国家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一带一路如何能够穿越广大的中东欧最终抵达西欧发达地区将东西贯通极为关键,打通中东欧地区的经济命脉对于一带一路来说是出障碍的作用。

如果以东西方政治阵营立场划线,那么与北约水火不容的塞尔维亚是欧洲诸国之间最“东方”的一个,已经成为北约激进立场代表的波兰则是最“西方”的国家。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打开的第一个口子捷克,目前是身在西方而心向东方的“回头者”,不难读出中国在中东欧三步棋之间的联系以及其深刻的背后逻辑。是通过多点突破的形式对中东欧这个地区进行全面的盘活。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除了南线开端的巴基斯坦线成功开启外,其他各方都处在运筹布局的环节。虽然6月和北京相关的最大舆论焦点莫过于南海问题,南海仲裁案是中国必须应对的难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北京失去了方向。在亚太局势持续紧张之际,中国正在稳步推进自身的战略,完全没有受到干扰,尤可见中国实现民族复兴、推进重大战略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中国有着充分的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