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为何机库模块不和外飘模块一体成型?
2021-01-16 10:51:53






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是不去实践而仅仅围观得多了,也会增强围观者的眼光和意识。比如完全版的载机大舰已经建造到了第3艘,如果把4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也算上,则是建造到了第6艘。而且过去福特级航母的建设过程也可以侧面的观察。横向对比之下,就会发现一个近乎是普遍性工程规律的现象。这就是正规航母的机库和飞行甲板模块,与具体到最上端的飞行甲板部分,居然不是一体成型的。这样说可能有人听不明白。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就再进一步地深入介绍一下。当代的大型航母,飞行甲板部分都是5厘米厚度的高强度钢板制造,包括航母和两栖攻击舰都是一样。但是飞行甲板并不是单纯的一层加厚钢板。这层加厚钢板,其实是航母和两攻最顶部上层的顶棚钢板。也就是飞行甲板下面,还有一整层大约3米厚的完整舱室。



这个大约3米厚的舱室的顶板,就是飞行甲板的5厘米厚的钢板。未来在这层钢板上面,还会铺设一层5到10厘米厚度的防滑防热特殊沥青。另外这层钢板上还有大量的喷淋孔和舰载机的甲板系留孔。另外还有更大的贯穿大孔,主要是七八个弹药升降机等。因此整个飞行甲板的结构是很复杂的。飞行甲板下面的3米空间,大部分是水兵餐厅和宿舍。而这层的地面钢板,则是机库的顶棚钢板。有人说如果宿舍直接在飞行甲板下面听舰载机的起降,不感觉吵闹吗?实际上如果宿舍直接在飞行甲板下面,能听到舰载机起降的声音是幸福的。有些水兵在航母上属于常年在深舱甚至底舱工作,几年都没见过或者听过舰载机的起降。说到这里有点说远了。航母建成以后,从外观感觉整个巨大的飞行甲板是一个整体,而且斜角降落甲板好像是单独一个结构。



实际上都是绝对错觉。因为航母在建造过程中,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先吊装机库模块。这些被吊装的机库模块,有的直接事先焊好整体3米厚的顶板一体化模块,有的先吊装侧面模块,然后再吊装和焊接上3米厚的顶层。等机库模块基本都吊装焊接到位后,才在机库模块的外侧,陆续再吊装和焊接上左舷和右舷的外飘模块。甚至为了吊装焊接的安全稳定,会在外飘模块焊接期间,在干船坞的内部两侧,额外增加很多的支撑钢架。这种现象,在17舰的建造过程和福特级的建造过程都可以观察到。到了新大舰的上层施工过程中,基本也是这么一个程序。甚至包括女王级航母的搭建施工,也是先把机库造好,再焊接左右两舷与中间机库看齐的外飘模块。一般左舷的模块下面是三角撑结构,最大的外飘是前斜角甲板,如果是弹射航母,上面还有预留的弹射凹槽。而右舷则有升降机与舰岛,常规航母还有排烟通道。



因此整个航母巨大的表面飞行甲板,尤其是中后部,实际上是机库的顶板和2侧的外飘结构拼接在一起,这3部分组合起来形成。只有甲板涂装划线以后,才遮挡了这种3拼结构。那么为何在建造施工的时候,不直接把外飘和机库模块焊接在一起,一次性成型岂不是更方便?没这么做,应该有几个原因。首先如果机库和左右外飘都焊接在一起,就有可能超重了。大多数龙门吊的一次性起吊能力不过1000吨。即使1600吨级的超级龙门吊,如果面对3者拼装在一起的超宽超大模块,吊运起来也不安全。毕竟3块拼一起,宽度会超过70米。外飘模块上有弹射槽和烟道等怕挤压变形的特殊结构。不如小模块吊装和分别焊接,更能确保结构应力在合理范围之内,确保整体的安装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