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青萍:今日欧盟 中国在欧亚大陆的天然伙伴?
2015-08-24 12:28:14



国际政治格局从冷战后的一超多强至今,已过去二十多年,这期间美国的战略设计由于贪婪的“胎里带”本性陷入冒进的陷阱而遭到多强的联合狙击,至今已导致其整体国力加速衰退,并使得国际关系已经发生了持续、快速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由于中国国力的全方位上升趋势加速而使得国际关系客观上被重植,因此已经成为一种大国之间合纵的重要选项。
这种选项,使当今大国(或经济体)之间如中美俄欧四强的多方棋局博弈变得分外复杂。代表欧盟利益老大的德国,其对外政策与博弈水平值得我们从历史到现实掰开看看。

        (一)海权:传统陆权的终结

        作为欧亚大陆两端的传统陆权大国,中国与德国均为亚欧大陆的核心国家,也分别在一定的时期曾迷失了前行的道路。前者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后者则是在争霸道路上跌跌撞撞并一再被群殴。     16世纪初,由于中欧贸易被兴起的奥斯曼帝国阻断,使得大航海时代得以到来,它加速了欧洲诸传统强国对于“海权”这个新概念的认真研究及海洋实践。     在对海外殖民过程中兴致盎然并持之以恒的四百年间,葡、西、英、荷诸欧洲海上强国以木船、帆船、铁甲船的不断进步在海上纵横驰奔,快船圈海兼且殖民,任意划分各大陆势力范围,并不时相互火拼决斗。准确地讲,那是个海盗的世界、海盗的乐园,更是意味着海权强权争霸时代的到来,直到美国——这个海上超级海权在欧洲大国的联合打压之下顽强的诞生。     而就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不远,遥远的东方,明帝国庞大而先进的郑和船队,经过几十年间七次重大而意义深远的远航之后,刚刚偃旗息鼓,并从此归于沉寂。
 
(二)德国的陆权悲剧


        当年普鲁士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腓特烈大帝的扩张欲望和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军队,以及条顿骑士団的军事传统。而在欧陆不断的兼并战争中,通过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前后,逐渐兼并了数百的公国及容克式庄园,(那时的“公国”估计和高家庄一样大)形成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     在德国对欧洲大陆强权的追求中,法国自始至终都阴魂不散地制约着德国的野心,而英吉利海峡另一边,擅长搞阴谋的英国人始终联合俄国主玩的是“离岸平衡”,(几百年之后,法德和解,但依旧在欧盟中无法完全默契)犹如美国人目前在东亚对中日玩的“离岸制衡”。     德法的百年互殴,虽造就了拿破仑、俾斯麦之流的狠人、强人,却无法在欧陆使本国一统江湖,而且始终没有过,只不过有时“很近”而已。(如拿破仑、希特勒)     法德在欧陆对陆权的“鹬蚌相争”,自然就是英国人来当“渔翁”了。俄国双头鹰却心有旁骛,太不专注于欧洲,“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捏”,其扩张的首选目标也就首先是清帝国的北方部分和黑海沿岸,在远东领土的攫取,俄国对清国扮演了“现代匈奴”的角色,从而自蒙古骑兵肆虐欧洲之后也在远东大大滴爽了一把:而清国悲催的则是再也出不了汉武帝。
欧陆的两次大战,陆权制约于海权的现实,使德国痛彻心扉,其损失惨重的重要方面不仅仅是被“关门打狗”导致黄金舰队的自沉,对德国的教训可谓深刻更在于战略层面;而第三帝国狂热的蹩脚画家对于大国战略的认识同样蹩脚,正因为此,战后德国就如日本一样在密布电网的高墙内开始雌伏,举国走上了一条再造经济、韬光养晦之路。

(三)德国的欧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现代的欧陆三强已经改天换地,成了英法德。当前的德国经济上已经是事实上的欧盟领导,一脸严肃的“长兄”对欧盟事务的责任感目的也在于再造大欧洲。(法国则是军事上对欧盟的力撑)以九十年代欧洲一体化、欧元的崛起为机遇,欧美关系从二战后的“主从地位”逐渐转向政治经济领域的“分庭抗礼”、乃至当前的矛盾重重、勾心斗角。其中既有欧陆再次回归辉煌的明确目标,也有整合欧盟脱离美国控制、并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中谋得超强地位的勃勃野心。

        德国的民族性格中,比起老冤家法国人,多了些严谨,却少了灵活。而比起狡猾的伪君子英国人,战略上则有所不如。     一战失败,元首为德国总结认为是“盟友少,势单力孤”。于是便有了二战轴心国“桃园三结义”之歃血之盟。二战再败,总理阿登纳们再再总结:“依靠军力已经不可能,还有美国人看守”,于是德国在棒喝之下终于睁开了“第三只眼”、重新调整方略,改为经济整合,埋头发展,绝口不言武事,既不出头、也不争论。从此就有了“煤钢联合体”的“欧洲互助组”以致高级社:欧共体、欧元、直到欧盟。     其实要说德国人“命不好”,也不尽然。1990年10月,苏联咽气前不念二战旧恶,“以德报怨”地把东德白送了回来。德国人(准确地说是西德)的脑袋被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砸晕了,那感觉像是“老鼠掉进了面缸里。”     两德统一后,为了消化懂东德,原西德人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国力大增,传统的领土扩张改为发展工业、经济兼并已成为可能,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欧洲人的欧洲”就成为了德国人的共识。接着又诞生了欧盟、欧元以及欧洲军团的筹组。在这个阶段,法德利益一致:“法国是快马,德国是御手。”    


        而在美国马歇尔计划之后的“欧洲幼儿班”里,法国人从来就是个坏学生。戴将军闹独立的心思估计早就有了,为此梗着脖子对美国人“说不”,甚至退出北约并发展自己的核武,使得美国人分外蛋痛。     传统上,英国始终在欧洲的权力中心之外。


        数百年来其屹立不倒并成就“日不落”,不能简单归结为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若非“挑动群众斗群众”大玩两面派,早就被欧洲边缘化了。这一点其实到了今天依然没有改变:因为这是英国国运长远生存的根本道理所在、也是域外大国能看上它的价值的原因所在。而“表弟”的青出于蓝虽有传承,但是美国却不必表达谢意。    


        再扯回来。德国民族还是有历史底蕴的,只是数百年来命运多舛,悲情不断,还曾为世界带来了两度血雨腥风的灾难。——说明还是战略上有问题。     战后德国“不出头”的几十年,也是其制造业埋头大发展的时期,踏踏实实的努力看来没有白费,按国别算,德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第四大经济体。


(四)中国-欧盟前景展望


        中欧关系,要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中欧关系、一是中国与各个欧盟成员国的关系,千万错不得,这不是假面舞会,否则姑娘也许会变成姑妈。


        自2004年起,欧盟分别开始超越日美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开始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现在后开始进入人民币互换领域和清算银行的设立。其实早在1995年,欧盟连续六年发表对华政策文件,其主旨除了贸易市场,还是市场贸易,可见这方面就是当时的核心考虑,而政治关系并无质的改善,也因此,奥运、藏独等话题成为了欧盟大国附和美国、制约中国的一件暗器。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尤其是习李分别多次出访欧盟之后,中德、中欧各个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复杂国际政经形势下有了很大的发展。欧盟也开始从积极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的未来作用 从中欧战略需求看,双方经济、金融上的契合、互补以及相互需求只是中德国家关系的外在表现,内核是两国(以及欧盟)对改变当今国际秩序游戏规则的深层要求不谋而合。(尤其是德国的野望)在这里,从几年前德国对中国重要性的认知过程看来,似乎有些滞后,而这也是一个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进自08年起渐入“质变”有极为重要的关系。     欧盟从诞生之日的煤钢联合体、直到欧共体、以致欧盟成立,再到欧元出世以及欧洲防务一体化,目标明确:那就是建立“欧洲人的欧洲”。而在这关键的一点上,恰恰与美国人的美元独霸战略水火不容。出于“大中东计划”制衡“地中海计划”的需要,让利于欧盟的利比亚局势远未尘埃落定, 在可见的将来,法德为中心的欧盟要想作为真正一极逐鹿世界舞台,除了加紧整合经济财政一体化进程,还要借助外力(如中俄)尽快走出金融困局、复苏经济,再造欧洲防务支柱。 


        再往远处看,中欧关系的重要性双方都有了新的认识,在各自国家、以及欧盟内部也是有共识的,那么,就应该不会是政经金融等方面的“临时抱佛脚”,更不应是在美国的高压下,双方的抱团取暖,尤其对于欧盟大国而言。


        双方对彼此的贸易、金融定位已经改变,这是良性的、但不意味着已有矛盾的完全消减,也可能在其他领域产生新的矛盾,前者如中国的八筒限制武器解禁问题、高技术获取问题、人权领域问题,后者如碳排放分歧、一路一带领域合作等。
  


        结语:
        在中国-欧盟经济、金融领域更广泛的合作前景之外,双方均已经从更大的政治角度看待对方的重要性,这既是双方因国际格局变化的政治调整需求,也是共同的多极化战略契合。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欧盟作为一极有自身利益诉求,而且与美国“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导致其战略取向的“两面性”不容忽视,这对其自身当然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也给中国以“合纵破独霸”开拓了更广的空间,其意义正如毛泽东当年以高瞻的“三个世界理论”对欧洲们的统战定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