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因素,其中的导火索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外债赤字太大,无法覆盖外债风险敞口。一般情况下,当国际货币资本流动性宽松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会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向“外部”借钱。借钱一时爽,一直借钱一直爽,关键借钱是要还的,等到还钱的时候,一旦还不上,往往会带来本币的贬值,资本外流,直接会影响到经济发展。
而且,从外部借钱,主要是借的美元(华尔街金融机构较多),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霸权,背后是美国来“撑腰”,一旦不还钱会被受到经济金融制裁。尤其是当经济发展出现衰退或低迷时,还钱的压力会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外债余额接近2万亿美元,对国内经济意味着什么?
我国外债余额接近2万亿,但是风险完全可控近段时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9年6月末外债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19980亿美元,较2019年3月末增长263亿美元,增幅1.3%,主要源于债务证券余额增长。
近2万亿美元的外债,看起来非常庞大,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但是,我国经济体量庞大,而且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也非常巨大,当比较起资产情况和世界排名时,这种沉重的感觉会如释重负。
相对来说,从经济体量上来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外债对我国来讲算是小的。从世界银行的统计,2018年末中国的外债余额在世界排名是第12位,美国是我们的10倍,英国是我们的4倍,日本是我们的2倍;通过对比后可以印证出我国的外债余额并不高。
从偿债能力上来看,近2万亿美元的外债,我国有足够的能力来偿还。主要是我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截至2019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24亿美元。也因此,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足以覆盖外债风险,也即是说,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从经济体量和外汇储备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外债风险是相对完全可控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短期外债余额较大,有可能在短时间带来一定的压力。从数据上看,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53873亿元人民币(等值7836亿美元),占39%;短期外债余额为83484亿元人民币(等值12144亿美元),占61%。可见,短期外债余额占据半壁江上以上,短期的还债压力是有的,但是这种压力并不大,毕竟“实力摆在那”。
从基本面上来看,持续的经济增长才是应对一切风险的硬道理。况且,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有望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资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营商环境的改善,结合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更好的合理使用外债资源,并且外债风险也是总体可控。
从当前国内经济来看,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不过,我国经济增速保持稳定,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的目标区间,对比世界主流经济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对于前景来看,长期看我国经济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