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惊呼:美国“救乌克兰”需与中国合作
2015-07-30 14:35:10



假设美军二战期间没有在诺曼底登陆,假设没有过“霸王行动”“市场花园行动”和“阿登战役”,人们最终迎来了欧洲胜利日,但美国与此无关。相反,红军“解放了”整个欧洲,而不光是中欧和东欧。苏联坦克跨过柏林,进入布鲁塞尔、巴黎和罗马,最后甚至抵达马德里,接管了佛朗哥统治的西班牙。没有面向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国家计划的集权经济和集体化的制度下,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脉的整个欧洲都是贫困落后的。

设想表明美国需要国

文章说,从这种“如果……会怎么样”的历史假想当中产生的一个直接忧虑是:如果西欧不是自由民主的,如果没有重建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美国经济如何能实现增长和繁荣?美国能与谁展开贸易?不过,假设说,美国没有解放欧洲,而是把全部军事和经济注意力放在了太平洋地区,尤其是中国。换言之,假设大约70年前出现了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洲。

所以,毛泽东没有在中国掌权。相反,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帮助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始终控制着大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像日本和台湾一样,成为美国在亚洲最亲密的盟友以及非西方社会战后重建、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典范。这样的中国避免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噩梦。相反,它发展成为了市场经济体,经历了与小兄弟台湾类似的民主进程。

这对苏联及其在欧洲的共产主义卫星国来说显然是个坏消息:西边是大西洋和美国,东边是民主、自由、繁荣的中国,其广阔领土上还驻扎着大批美军。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会因为其国内动荡、帝国的过度扩张和外部压力而提前数十年崩溃。整个欧洲亲身体验到共产主义,但1989年开始的事件会大幅度提前发生,会再度出现一个自由民主的欧洲。没有越南战争。没有朝鲜战争。世界会是一个更美好的所在。

这个替代性设想的寓意是,在应对欧洲的安全威胁时,美国不能忽视中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之所以是一项有效的长期战略,不是因为欧洲不再重要,而是相反,因为欧洲比1991年以来的任何时期都更重要。俄罗斯总统普京吞并克里米亚的举动和在乌克兰东部的战争表明强权政治在欧洲卷土重来,如果像五角大楼的高级将领最近指出的那样,俄罗斯确实对美国构成了最重大的威胁,那么华盛顿不能无所作为。

美中应该签《太平洋宪章》

文章说,对俄罗斯的制裁是有效的,但如果没有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帮助,乌克兰就无法生存下去。不过,就目前而言,布鲁塞尔没有致力于实现为欧盟吸纳新成员的长期目标,而是忙于挽留现有成员不要离开:希腊险些退出欧元区,而英国在2016年很有可能会退出欧盟。欧盟愿意为希腊提供资金,但对可能同样濒临债务违约的乌克兰提供的帮助却微乎其微。正如瑞典经济学家安德斯·奥斯隆德最近正确指出的那样,乌克兰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超过了希腊,需要的救助资金少得多,而且致力于实施雅典多年来予以抵制的艰难改革。不过,如果要明确参与乌克兰事务,欧盟就必须卷起袖子与俄罗斯对抗。不过,即便是现在,有些成员国都在对制裁提出质疑,同时为换取廉价天然气而替克里姆林宫辩护。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意大利相当,在欧洲各国的政治影响力与其经济实力不成比例。而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欧盟的行为方式与其作为经济超级力量的地位是不一致的。

要与普京打交道,美国需要与中国签署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太平洋宪章》。该文件应该与华盛顿和伦敦1941年签署的《大西洋宪章》类似,对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确立接触规则的框架。这会使华盛顿在包括乌克兰和东欧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问题仍然在于:中国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而不是维持现状或者“战略模糊”?这会是一项很艰难的说服工作,而北京必须要深信欧洲安全对其长期利益有好处。

文章称,中国不再把俄罗斯联邦视作威胁。两国最近加强了双边和多边合作。然而,俄罗斯依赖与欧盟的贸易,而其在经济上向中国示好的动作应该被视作莫斯科自感脆弱的表现:这算不上平等的伙伴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可能会倾向于采取观望态度,从欧洲日益加剧的动荡中获益,其逻辑在于:如果华盛顿忙于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侵略行动以及在波罗的海国家和中欧有可能实施的侵略行动,那么北京就可以更加强势,在南中国海扩大影响力。不过,欧洲的战争(无论是热战还是冷战)对商业不利,所以要由美国来说服中国相信,除了普京之外,没有人能从乌克兰的覆灭中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