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891”航母工程正在进行,这是一艘性能指标完全优于“瓦良格”号的航空母舰,带弹射器,具备起降固定翼预警机的能力。1989年,601所希望借助新舰载机研制“复活”歼-13。舰载歼-13与原来的歼-13方案完全不同,这是一种全新设计的舰载战斗机。单发、单座、“歼攻合一”,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翼身融合设计和类似美国F/A-18“大黄蜂”的大边条肋下进气布局。飞机设计有弹射挂钩和尾钩。舰载歼-13采取大边条单发设计,携带两枚反舰弹+两枚空空格斗弹,双副油箱。
军事专家季承介绍,中国发展航母的时间并不晚,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开始论证建造航母,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各项条件都不太具备,主要是受技术水平的的限制,所以最后也只是“纸上谈兵”,但是也能从中看出当时领导人的战略眼光和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历史使命感。
时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造航母又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9年1月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进行了中国的航空母舰项目论证,课题名称为“我国发展航空母舰及舰载机研究”,代号为“891”工程。这一次由于国力和军力的发展,中国的航母梦已经逐渐清晰了起来。“891”工程计划建造一艘中型航母,排水量在5万吨级左右,采用蒸汽动力,并且装备蒸汽弹射器,并据此展开了相关的课题研究。但是,由于中国当时整体的科研水平仍然距此相去甚远,如航母的舰船总体结构、作战系统、蒸汽弹射器、阻拦装置等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由于当时国家的战略是军队要过一段时间“紧日子”,一共才投入4000万的科研经费,这点经费对航母研究来说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在自我研发这条路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才转而寻找其它途径,这时“瓦良格”号航母就再次进入中国军方的视线。但是,当时对引进“瓦良格”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些专家认为,中国海军不需要“瓦良格”这样的滑跃式航母,中国海军真正需要的是带弹射器并能起降固定预警机的航母。之所以做出此结论当然有中国人缺乏对制造航母难度确实了解的原因,但是有一个原因也不可忽视,就是当时“891”工程正在进行中,当事人肯定不愿意让“891”工程半途而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当时差点拒绝了“瓦良格”,那么现在也就不会有我们的“辽宁”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