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反思:对华合作何以被英国拔头筹
2015-10-27 09:45:05



你德国汽车造的再好也没人家英国司机拐弯技术好

民主人权,还是你们自己留着当饭吃吧,中国人有袁隆平的稻子就够了。

损中国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为什么自己站在前排 

正在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中国领导人迎来了欧洲领导人排队来访的小高潮:荷兰国王已到,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将接踵访华。德国之声10月26日刊文分析称,默克尔此次访华可谓“压力山大”:既要在中国经济增长冷却时期为德国经济赢得更多机会,又要接受英国目前在对华合作方面拔了头筹的现实。

德国之声称,默克尔此次访华的时机很微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从英国出访回来,两国之间在各领域的合作急剧升温;同时,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国经济增长逐渐降温,产业结构面临调整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默克尔该如何为德国经济界争取更多订单?政治领域的合作与批评,力度又该如何拿捏?

英国首相卡梅伦和德国总理默克尔

德国为什么被英国“抢了风头”?

欧洲最大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主任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日前接受该机构杂志《中国亮点》(China Flash)采访,他指出,中德关系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两国之间合作的热度在明显降温。他说:“从德国方面来看,的确是有一些领域出现了不利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在逐步降低。与此同时,由于一些过去达成协议的共同项目进展陷入定制,中方对德国的外交热情也在消减:在中国人看来,德国工业界在技术合作方面表现得过于消极,而德国政府也没有对技术革新合作伙伴关系这个话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这位汉学家同时也指出,目前德国政界在对华政策方面鲜有新的推动力,这也不足为奇,因为难民危机和中东问题已经令柏林忙得无暇他顾。

然而就在同时,英国却走在了对华合作的前列。在习近平刚刚结束的英国之行中,不仅女王亲自设宴款待,而且两国还签署了巨额经济合作协议,包括中国在英国承建核电站。在这种背景下,德中关系就有些“相形见绌”。

韩博天表示,至少十多年来,德国一直都是欧洲在对华合作方面的标杆国家,默克尔政府也受到中方的频频“示好”。而英国突然以其极为主动的对华政策超过了德国。

“我想,这应该可以称作是‘换班’吧:伦敦现在接过了发展对中国关系的领导角色。而这也不完全是因为英国猛烈的外交攻势,也和中国的兴趣点转变有关。在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量降低的同时,中国现在对于进入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的机会以及与服务业相关的技术看得更重。而在这些方面,英国显然是比德国更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的需求”,这位中国问题研究学者表示。

人权问题还得提?

从上述背景来看,默克尔总理这次的访华任务应该会比前几年要更艰巨。通常情况下,在每次访问北京之时,舆论界都会关注她是否提及人权议题,有没有替遭到打压的中国民权人士发出呼吁。

这次当然也不例外,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德国分部和国际声援西藏组织(ICT)以及“世界维吾尔大会”日前联名向默克尔发出了一封公开信,要求这位总理在访华期间提出对中国司法现状的担忧。

然而,在德中合作明显降温之际,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是否还能在北京得到倾听,就很难说了。韩博天认为:“尽管面临压力,默克尔应该还是会找机会表达批评性的立场,比如有关南中国海主权争议,或者对于中国缺乏法治的现状等。但是很有可能中国政府的代表就不会像去年那么有耐心去听了。”

德国企业需调整市场战略

尽管“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失去机会。韩博天建议德国企业适应时势,做出战略调整。

“如今仅仅是把昂贵的高品质产品卖给中国人已经不足以成功了”,他建议,“企业必须拿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并且更加注重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服务。具体考察中国各省份不同的需求情况,并且对此加以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韩博天还提醒德国企业不要忘了中国以外的出口市场,包括美国,以及印度和东南亚。

过去德国经济界在中国市场上最吃香的就是机械制造业,但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机构的调整,这一局面也发生了变化。韩博天指出,在机器人制造、控制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特殊化学品以及新材料等领域存在非常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