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蠢蠢欲动,普京一出手就击中七寸!
2021-02-04 08:47:51




俄罗斯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在1月份从德国返回俄罗斯之后被逮捕,随即俄罗斯各地爆发了大规模集会示威,背后更是频繁出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影子。对于这种“不正常情况”,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言,西方国家在纳瓦利内问题上的态度,是经过“策划”的结果。


显然,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在俄罗斯挑起事端,并寄望于通过这样的操作让普京承受更大的压力,甚至让俄罗斯陷入更大的混乱。但就在舆论普遍认为普京遇到“对手”之际,俄罗斯却采取了“快刀斩乱麻”的手段,2月3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根据从莫斯科西莫诺夫斯基法院获得的消息,该法院已经取消纳瓦利内的缓刑,改为判处他3.5年有期徒刑。鉴于纳瓦利内此前已经被软禁过,因此他将被关押3.5年以内。
纳瓦利内一旦被监禁,将意味着西方国家扶植代理人“煽风点火”的计划宣告破产,这其实也是俄罗斯瞄准西方国家要害的一次行动。因为俄罗斯见惯了西方国家煽动“颜色革命”的手段,普京政府不会给西方国家留下这样的机会。


在莫斯科西莫诺夫斯基法院做出上述判决之时,大批西方国家使馆车辆集结在莫斯科法院大楼外面,西方国家外交官“组团旁听”。但俄罗斯警告西方国家不得“说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更是直接警告西方国家,不要错把俄罗斯的礼貌当软弱。
果不其然,在俄罗斯法院做出判决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发言人Steffen Seibert就声称这将导致欧盟对俄制裁升级,而在当天,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国也呼吁释放纳瓦利内,对于西方国家的声明,俄罗斯表示这是干涉内政,并认为西方国家的要求“脱离现实”。


纳瓦利内事件发酵多时,背后存在的,正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攻防战”。虽然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整体实力大不如前,但是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广阔的战略纵深,仍然让西方国家非常忌惮,西方国家继续打压、弱化俄罗斯是必然的事情。而俄罗斯也意识到一味的妥协不会带来任何效果,反而会导致自身更加被动。这一次普京拿下纳瓦利内,就是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一次强硬反制。而且,俄罗斯采取此次行动,应该说是有多方面考虑的结果。
一、纳瓦利内问题尚未到完全失控的地步,此时快刀斩乱麻有助于避免事态恶化。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近日就对媒体表示,从克宫的角度看,纳瓦利内事件不会对俄罗斯的政治局势产生实质性影响。也就是说,俄罗斯认为纳瓦利内问题尚未成为真正的“毒瘤”,此时动手解决问题,有助于确保局面不会走向失控。
二、纳瓦利内背后的推手就是西方国家,如果普京不拿出态度,西方国家立即会得寸进尺。从纳瓦利内被宣判之后,西方国家立即起哄的情况,就可以看出,西方国家一直试图拿纳瓦利内问题“撕开口子”,俄罗斯不表态,就会被认为是“纳瓦利内的胜利”,西方国家就会酝酿下一波行动。类似的事情,日后还会不断上演。因此,俄罗斯必须解决要害,杜绝西方国家的企图。
三、俄罗斯有资本做出这样的决定,西方国家只能“抗议”。普京主导下的俄罗斯,本身就对西方国家非常强硬,之前的克里米亚入俄,正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激烈博弈的重点事件之一,从克里米亚事件的结果来看,西方国家除了制裁俄罗斯之外,基本上毫无作为。因此,俄罗斯并不畏惧西方国家的口头威胁,俄罗斯也断定西方国家不敢越雷池一步。
四、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存有利益交换的平台,纳瓦利内只是西方国家的棋子。虽然表面上看,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剑拔弩张,但是双方其实仍然有需要互相妥协的地方。例如在核军控领域,美俄就必须互相合作,最近俄外交部已经宣布,《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有效期协议在2月3日生效,美俄两国已经互相交换了照会。这其实就是双方利益互换的结果,而它显然比纳瓦利内重要很多。同样地,俄欧也存在利益联系,例如“北溪2” (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项目,就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对于德国而言,能源战略至关重要,这迫使德国也不得不慎重对待与俄罗斯的关系。相比之下,纳瓦利内其实是西方国家随时都可以丢弃的炮灰。


基于上述因素,俄罗斯认定收拾纳瓦利内正是时候,俄罗斯有能力这样做,也不怕因此得罪西方国家。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因为一个纳瓦利内,而放弃其他方面的更多利益,显然也是不划算的。所以虽然西方国家口头上各种嚷嚷,但是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对于俄罗斯而言,收拾纳瓦利内不仅有助于稳定局面,而且也是对西方国家的一种态度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