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说法定货币本身是不存在价值的,它之所以存在价值关键是看背后是以什么作为背书,如果背书有问题,货币就会出问题,极端的比如当年的金圆券,以及现在的津巴布韦元,失去了背书,货币一文不值.
说到背书,就不得不提金本位制,不得不承认这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货币制度,不管是直接以黄金作为货币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种货币黄金固定汇兑比例的体系,由于黄金的稀缺和稳定性,金本位的体系下基本不用考虑通胀的问题,所以黄金具备极佳保值功能,这也是很多专业人士对其极其推崇原因.
这么安全的体系,现在有多少国家在采用呢?
答案是:一个都没有了,1999年前,瑞士算是的,99年的瑞郎有40%由黄金背书,但之后瑞士也放弃了金本位制,瑞士是全球最后一个放弃金本位制度的国家.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在与黄金的稀缺性,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
说到底,货币最主要的功用是用来促进生产和为商品流通提供便利的,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是变化的,这一点黄金满足不了,另一方面,对于促进生产的角度来说,贬值确实不好,但升值对生产也有不利,数量合适(可适度通胀)币值相对稳定的货币对生产生活才是最有利的.
所以,黄金只能说是最安全的货币,但未必是最理想的货币.
美元的背书
美元之所以成为国际货币要归功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该说这是一个合理和安全的体系,如果它一直存在的话,其等价于金本位体系,在该体系崩溃以前,黄金是美元的背书.
但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元便于黄金脱钩了,这有点像先用空头支票将别人诳进来,自己在把位子占了,一旦站好位子之后再来修改游戏规则的感觉,不能说体系一定会因此崩溃,但一定要明白之前稳定的基础已近不存在了.
之后美元仍然是世界认可的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原因当然是多样的,这里不分析,我这想讨论现在,尤其近几十年美元背书到底是什么.
这个时候很多人会说是石油,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石油又不归美国所有,不存在为美元背书的问题,只是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和战略资源,石油用美元计价为美元成为最广泛的国际货币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和其他大宗商品一样,他们用美元计价为市场创造了美元需求,当然,你若是说创造需求也是一种背书那也可以,但其中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至于美元的纯粹的背书和金本位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虽然美国还是储备有大量的黄金作为背书(个人对美国的黄金储备量深表怀疑),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美元现在的最重要的背书其实是信用,美国对美元的信用保证,这里包括了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美元的信用作为支撑.
这里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中国为美元的信用也提供了很强的支撑,一是作为世界工厂,产品大多也是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而人民币也与美元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美元和美债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外汇储备(当然,中国也是受益者).
结合前面说的,理想的货币需要数量合适(可适度通胀),币值相对稳定,再来看看美国如何成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1.说到币值稳定,美元相对别的货币来说,美元确实算是做的比较好的.
2.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世界工厂也以美元结算,世界第一大(中国)和第二大(美国)贸易国都在使用和维护这个体系.
3.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维护美元的信用,即便是美元出问题,美国也会通过不对等的手段将问题转嫁给别人,最终还是会维护美元的信用.
4.大量的黄金储备.
再来说说人民币的背书
对比美元的背书,你会比较好理解中国一直以来的人民币政策: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只能相对,大环境如此)稳定.
再就是黄金储备(这个后面会细说).
还有就是市场需求性的背书,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第一大工业生产国,市场要产生人民币需求并不是难事.
还有就是以美元美债为主的外汇储备,虽然很多人说这才是人民币的最主要背书,但我不认同,放大了外汇储备的作用,世界工厂的地位才是最好的背书,大量外汇储备只是表现形式.
中国在寻求加入SDR也是为了给人民币做背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不在乎他能为人民币做多大的背书,其意义在于他给人民币打开一个平台,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将从此打开.
人民币与美元的特殊关系
这一点其实在前面已经提到了.
中国为美元的信用也提供了很强的支撑.
一是作为世界工厂,产品大多也是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
二是长期以来人民币也与美元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对其他国家来说,中美在货币上几乎是在一个体系内,美国负责发放美元,中国负责回收美元,美元和美债是中国最主要的外汇储备.
看起来美国人是占了大便宜,其实美国只是透支消费了他们未来的钱而已,中国手里的这些美元和美债已经成了美国最大的风险所在,就像刷信用卡,最终还是要还的.
换成以前,美国会采用其一贯的不对等金融洗劫手法加上军事和经济的施压,摆平对手以解决美元的危机,但是这次美国摆不平中国,人民币不愿继续维持一直以来的合作模式,当然也不愿为美元买单,人民币想要类似美元的之前的国际货币的地位,美元则是不愿让步,但也还不起欠账,目前僵持.
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人民币与美元所处的环境基础
作为个人一直以来的观点,这是个很简单和清晰,不需要特意来分析和论证的一件事情.
一个以世界工厂作为依托,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一直是,很长时间里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同样拥有强大的军事(自我保护)和经济能力,虽然是后起之秀,但毕竟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毕竟是走上坡路所碰到的问题.
另一个虽然占据了先发优势的地位,虽然有较强的技术性优势,但毕竟是缺少工业基础作为支撑的,长期无法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走势,即便有强大和成熟的的金融体系作支撑,但毕竟避不开美元走下坡路的问题.
至少大方向是如此,很容易做出判断的事情.
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不是这么一回事,不管中国怎么做,在舆论和专业人士的“专业观点”里,中国经济和人民币似乎都是处在不利位置的,以前嘛,外汇储备不停增加的时候似乎也多是被人所诟病的,人民币升值也是危险多多,现在减一点外汇储备又被说成看似家底丰厚实际上是不够用的,中国的外汇储备和IMF建议一国的外汇储备率相比并不高,以新兴国家的标准来说,中国外储的充足性是比较低的,人民币贬值更是说成热钱大出逃导致的,总之就是说风险很大,哪怕美国修改统计口径以实现3点几的GDP增速经济就强劲复苏,中国7%的增长就是全面奔溃的开始等等等等,不仅仅是一次两次,这么多年一直如此.
很难理解这里面的逻辑,华尔街的观点也就算了,毕竟他们避不开他们的立场问题,但很多国内经济学的专业人士(不可能全部是拿钱说话)也是这么认为,甚至可以说是主流观点.
似乎又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体系,华尔街作为舆论的先锋,引领者金融的话语权(哪怕明显是有漏洞的),然后各媒体和专业人士基本都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宣传,个中的逻辑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实你怎么说都会有它的道理的,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似乎你没看明白就会显得自己很没有见识似得,一片附和声.
很多财经新闻的标准模板就是XX研究机构(华尔街投行)认为XXXXXXX,然后列出一些哪怕是很片面数据来佐证这一点,然后是一大段不知所谓的观点或者引用其他观点,最后得出结论,一开始提到的XXXXXXX观点是正确性和有前瞻性的.
看起来似乎很高深,实际上我很怀疑他自己是否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结果就是,我觉得原本应该很清晰的人民币和美元各自所处的环境基础被人为地弄得云里雾里.
中国的外汇储备
比如最近很流行的热钱外逃说,而我们一直都是贸易顺差国,最新数据8月份的贸易顺差还是3680亿人民币,不管这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或者是热钱,这才是最核心的数据,这毕竟是一个加法问题,而外汇储备总量的减少也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对外的资产并购或者北京控制的资本的流出都会造成外汇储备总量的减少,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反正我没看出资本大出逃的迹象.
至于所谓的中国抛售美元以平抑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我怎么觉得这更像是人民银行主导的结果,央行和外管局可是很少在年中突然主动公布月份外汇储备变化的,似乎更像有意对外界宣示什么,从欧美对此的评论来看,如果是资本外逃,他们的评论应该会推波助澜才对,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资本外逃,可他们没有,所以我觉得这种逻辑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我觉得央行似乎是想告诉美国,中国无意像以前一样无限量的增加外汇储备总量,这相当于中国向市场抛售美元,也就意味着中国赚钱美国人消费的模式无以为继.
另一方面,中国开始抛售美债,这是让美国更头痛的事情,这会推高美债的收益率,同时也会加重美元的通缩,这些都会使得美元的加息变得更不现实,美国殷殷期盼的加息始终无法实施,资本回流计划被一延再延.
要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几乎占到了世界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积累了这么久终于到了发挥它作用的时候,美国摆不平这个问题,美元的危机始终是无法解除的.
我先摘一段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并非那么充足的言论过来
中国外储足够充足这一点并非无懈可击,尽管3.7万亿美元听上去很庞大,但有一些问题也能说明中国外储水平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稳剑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基于IMF评估外储充足性框架的方法,IMF认为一国的外储应该要覆盖30%的短期外部债务,再加上5%或者10%的出口(5%对应的是浮动汇率制国家,10%对应的是固定汇率制国家),再加上10%或15%外部组合负债(比例大的适用于固定汇率制国家),再加上5%或10%的M2(同上)。根据这一指标,中国央行应该拥有至少2.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在实践中,IMF建议一国的外汇储备至少是这些数字的总和,如果一国外储是这一指标的100-150%,那么外储的充足性就是满足要求的。目前中国3.7万亿美元的外储接近150%的“顶部”,但是图9显示出,以新兴国家的标准来说,中国外储的充足性是比较低的,在我们所测试的一组国家中,中国的得分只高于南非、捷克和土耳其。
但事情果真是这样吗?
道可道,非常道.
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好习惯.
首先,这里面所说的安全储备对大国和对小国来说区别是非常大的,因为体量大,其本身就具有比小国更好的稳定性,用同一个比例来参考是不科学的.
最重要的是,风险的来源,如果纯粹来自于市场,这个逻辑基本是对的,但实际上最大的风险都是来自人祸,来自于贪婪的资本.
我们回到97年,以泰国为例,不要说150%,即便是泰国的这个外汇储备充足率达到500%,你觉得他就能躲过那场风暴?
回到现在,即便我们现在外汇储备充足率只有150%,但是我的规模和操作足以让美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够了,这就是最大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