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代大推已有IPE版,推力轻松上21吨?
2024-01-01 20:55:19





今天是2024年的元旦,新年新气象!在这里祝各位朋友身体健康,阖家团圆;财源滚滚,万事如意!不知不觉间,时间很快就到21世纪第3个十年的中期了,很多旧观念也必须改一改了。其中一个最需要充分改观的,就是一旦说起航空发动机,尤其是主力战机的发动机,必然带上一个:落后西方先进水平几十年的负面评价。比如说整体落后四五十年,距离人家最接近的也落后30年以上。但事实是到今天,真的还如此不堪吗?如果大口径涡扇先放在一边,单纯讲军用大推的综合水平,实际上不但不落后,甚至已经登上了全球此类航发的世界之巅!这就在于,原本在这方面,超级大国的水平一直在全球遥遥领先。比如在30年前的1990年代初,已经初步完成了像F119这种标准4代大推的早期研发,

图片

甚至更先进的第5代F120变循环发动机也已经首次装在YF23上进行高空高速的试飞,创造出全程1.7马赫超巡的惊人指标。而当时苏联刚刚解体,最高水平也是三代大推的早期型号。至于另外一个大国,则刚刚开始接触2代涡扇,自身的数千架战术飞机,装备的还都是1950年代水平的、非常费油的涡喷发动机。当时说军用航发技术落后世界一流水平半个世纪基本是实事求是的。也正是充分认识到技术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才导致最近30多年的奋起直追;并且在航发领域投入了天量的资源及其精力。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时隔30年,必须刮目相看!在顶级大推项目上,已经不是单纯的看齐超级大国的最高水平,而是很可能完成了彻底的超越!根本原因就在于以F119发动机为代表,随着F22A项目的整体停产,

F119发动机同样在2009年也彻底停产,自然其升级版一台都没有!于是其综合指标就固定在了2009年和最终的360多台次上。而航发项目从来是手工摸索技术渐进的。在没有新台次与新版本练手之后。F119的最大推力就永远停留在了实际装机推力在16吨上下;最高台架推力也仅仅在17.5吨左右的水平上。与之相反,某新型4代大推随着配套服役的双发隐身重型战斗机的下线数量越来越多,其作为目标发动机的下线量终究很快超过F119的360台。而且因为后发优势,其台架最大推力从一开始就有18到19吨级之间的极高水平。而且因为不断有新批次的改进升级需求,那么在下线500台之后,必然会推出最顶级的IPE版;也就是俗称的增推鸡血版。最终的加力指标,很可能会轻松超过21吨!21吨级的最大,

推力,不但是现有的300多台F119根本难以望其项背的。就算是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的F135发动机目前也达不到。即使勉强达到了,也不是同一回事儿。主要在于F135依靠不断扩大涵道比来增推;而新发则完全是在维持小涵道比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主要靠挖掘内部的材料潜力与继续提高涡轮前进气温度来增推。这就导致新发可以让飞机本身实现3马赫的高空高速,而且F135发动机与配套的F35系列,想维持1.4马赫的所谓超音速到1分钟都艰难,因此两者完全不具备任何可比性。从这个角度看,新航发的IPE版,已经算是4.5代的大推力发动机,单纯看其极限指标也已经登上了世界之巅。到这里肯能还有人会说:超一流航发也不能单纯看推力与极限下的马赫数。可靠性与全寿命指标更为关键。其实,

图片

不论是次级主力航发还是顶级新航发,自从全面挑大梁之后,就再也没有进口任何一台这个领域的外国发动机。已经可以完全靠自身实力维持全球规模第2大的、庞大的战术飞机群,而且每年的新飞机下线总量常年维持世界第一。在此期间,没有听说过任何因自产发动机的可靠性而导致的问题;反倒是同时代超级大国的各种机群动不动就全员停飞;从F35到F22A再到各种三代机,各种奇葩事故不断。这再次用事实证明,各种自产新航发不但推力指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即使需要大规模装备后长期检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指标同样是全球顶尖。最后一个疑问也相当重要。那就是在即将进入自然变循环的、5代航发的大前提下,为何还要发展4代大推的IPE版?答案也很简单,就在于实际需求仍然非常巨大。

图片

5代变循环发动机各项指标都超级优异,但是基本只适合5.5代与6代有人机的早期版本,毕竟其起步就1.8马赫以上的全程超音速对很多3代半来说,全寿命期间都无法实现如此之强的高空高速能力。而目前与未来数年内大批量下线的3代半,大部分需要服役到2060年到2070年前后。这就需要在配套的航发上不断升级并且实现极高的推力指标。4.5代发动机从自重到尺寸都非常适合。而且还可以为双发或者4发轰炸机提供相对轻巧的大推力长航时的动力选择,因此总需求数量高达5500台以上。仍然可以维持十几年的高速下线。庞大的数量需求,本身就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催化剂。在整个蓝星,必然一骑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