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面部署实施“中国芯”战略巳十余年,在部分领域具有完全自主核心技术,在各主要产品领域都积累了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和产业化条件的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这些机构让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在第一的宝座上保持长达3年之久。
在国际TOP500组织6月20日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超算性能榜单,中国再次登顶,包揽一二名。榜单显示,中国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峰值性能达每秒12.5亿亿次,成为世界首台运行速度超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央视称,它一分钟计算能力相当于70亿人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最最振奋的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用的是中国申威CPU处理器。
CPU体现了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品技术实力的强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PU是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举措,但在80年代因迷信“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市场换技术”等理论,中国放弃了自主芯片的研发转而大量外购国外芯片。从80年代的银河1超算开始,到90年代的银河2、银河3,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都没有中国“芯”,在技术上始终受制于人。
美国经常有各种借口禁止Intel向中国出口高性能CPU用于中国超级计算机,再一次警醒了国人,缺少自主可控的“芯”,一切信息化设备就都是无本之末,就会永远在信息产业上受制于人。为解决在超算和国防、信息安全无“芯”可用的困境。总参谋部第五十六研究所(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于2003年开始着手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高性能芯片。申威从此踏上了征途。
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网络媒体,申威的曝光率比起龙芯、海思、展讯等国产芯片都要低得多,而且相比于嘲讽天赋技能被点满的龙芯,申威极少成为网媒和充满虐气的网民的攻击对象。申威的军方背景更是给它带一缕神秘的色彩。
该研究所创建于1951年6月,坐落于无锡。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并行/分布处理与智能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计算机与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应用。八十年代以来,在计算机、通信及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共荣获国家、军队科学技术成果奖300多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3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5项。1987、2000年,中央军委两次为56所荣记集体一等功。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56所“勇攀科技高峰先进研究所”荣誉称号。
这一次申威CPU处理器不仅彻底彻底扭转了中国在技术和信息安全上受制于人的局面,牢牢的把握住了核心技术;超级计算机直接关系到国际民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重大科研难题就无法解决。从预警机到CPU处理器等高尖端技术被美国卡脖子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中国来说独立自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和国家安全的保证必须要靠自己,靠别人的技术永远成不了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