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环球网报道称,3月8日彭博社从美国政府消息人士处获得消息,美国副总统彭斯曾向德国总理默克尔施压,要求德国往俄乌争议的刻赤海峡派遣战舰,其目的就在于表达支持乌克兰的态度,并且对俄罗斯进行直接挑衅。然而,默克尔拒绝了彭斯的要求。根据美国政府官员的说法,彭斯是在2月16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期间向默克尔发出这一要求的,但是默克尔认为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这些问题上“保留意见”,她选择了拒绝彭斯。
根据报道,默克尔曾表态愿意和法国协调,往刻赤海峡派遣护航舰队,同时举行演习。不过波罗申科认为这还不够,乌克兰方面要求确保刻赤海峡永久开放。但根据消息人士透露,法国在当时也拒绝支持在刻赤海峡的行动,因为法国政府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挑衅。而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在获悉这一情况之后,克里米亚议会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尤里•吉姆佩尔表示,克里米亚人感谢德国总理默克尔拒绝美国提出的在克里米亚海岸进行海上演习的提议。
可以看出,美国和欧洲盟友在针对俄罗斯的问题上出现了看似模糊,但事实上非常明显的意见分歧。对美国而言,发生在去年11月底的刻赤海峡危机,是一次绝佳的挑衅机会,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对抗,直接给了美国插手的理由。但是美国自己却一直没有大动作,原因或许在于美国自己不愿意冒这个险,因为俄罗斯的实力是摆在那里的,美国如果做出过于危险的举动,极可能导致局面失控。在当时,俄罗斯往黑海区域调集了大批军事力量,美国不太可能为了一个乌克兰,而去尝试点燃导火索。
因此,美国驱使盟友做出挑衅行动,目的可能就是要确保自己可以置身事外,视情况进行反应。如果美国的欧洲盟友听从美国的要求,派出战舰往刻赤海峡挑衅的话,则风险将由欧洲国家来承担。如果真的擦枪走火,那也不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对抗。表面看来,这似乎有利于降低风险。但事实上,这就是美国的霸权作为。美国想要达到目的,却又要把锅甩给盟友。作为盟友,法德等国拒绝美国的要求是正常的,这些国家也算是欧洲一流强国,虽然在防务上高度依赖美国,但还不至于随随便便就得去扮演炮灰的角色。
而且,乌克兰挑起的刻赤海峡危机,实际上导致黑海进入濒临战争的状态,也直接冲击到了欧洲的安全,就这一点来讲,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意见也是有的,这些国家与俄罗斯为邻,本身就不愿意过度惹事,而乌克兰竟然无视欧洲的利益,非要搞起区域危机,在事态升级之后,波罗申科政府还给西方开条件,要求确保刻赤海峡永远开放,这无疑相当于“坐地起价”。欧洲不想对美国屈服,当然更不可能听命于乌克兰。波罗申科的算盘打得很精,但是欧洲也不傻,这些国家才不想卷入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直接对抗。
所以,欧洲盟国拒绝美国的挑衅要求,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而这也再次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美国的“反俄联盟”并非铁板一块,表面上,欧洲国家一直都在支持美国,但一旦问题具体到利益层面上,这些国家就没那么听话了。事实上,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合作仍然很多。比如最近颇受关注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就是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重要能源合作项目之一。对于这一项目,美国的意见是很大的。但德国在“北溪2”项目的问题上也选择了硬刚美国,甚至警告称“他国有权维护认为正确的经贸关系”。由此可见,对于能够带来收益的项目,欧洲国家是不会轻易拒绝的。美国想要让欧洲国家牺牲利益来为自己做事情,这显然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