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独树一帜!中国航母战斗群的反隐身体系
2019-05-15 06:49:21



中国航母战斗群反隐身体系“织网忙”
002航母已经完成了5次海试,不日将进行第6次海试,而且极可能是大型补给船(戏称奶妈)伴随的一次综合性海试,不排除会进行舰载机起降测试,离正式服役也越来越近。中国双航母战斗群有可能在70周年国庆前后形成初始编队。
近期随着第14艘加长型052D(极可能就是传言已久的052E)更换老八木空情预警雷达,取而代之的是DBF数字波束形成的有源相控阵体制的二维米波雷达(不出意外,从6阵元组X2拼接阵面可以窥视出就是JY27A修型上舰),即VHF米波反隐身雷达。具体介绍可参以下图1-2-3.
(图-1)



(图-2)



(图-3)






随着052D、E、055"不断下饺子“,中国保有的现代化战舰初具规模,组建航母护卫编队随时可以进行,按部就班即可。 而军迷真应该关注的是中国的航母编队和美国的航母编队会有哪些明显的区别?更多人看到的是我们的短板,毋庸置疑短板很多,毕竟是从无到有嘛,这些有常识的军迷基本都清楚,不再展开多说,埋头苦干就是。
而我们的突出优势在哪些方面? 通过052E、055的面纱揭开,可以发现他们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的反隐身雷达体系,再联系我国最近3-5年高调公布的反隐身雷达信息体系,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的航母战斗群反隐身信息体系是我们突出的优势,也是美国目前不具备的能力。用中国电科14所副主任倪国新的话说“公平地说,我们就是这个领域的领导者”。



(图-4)
参考下图5-6-7-8-9-10, 简单展开说说055“综合反隐身体系“,青岛参阅的首艘055(101编号)军迷都很熟悉了,因为网路上各种解读,各种造船厂图片层出不穷。但是很少有人注意055已经具备了综合反隐身体系化能力, 船身2侧的4块带状雷达秘而不宣,各种猜测都有,有的说是什么被动电子战设备,有的说是被动雷达,当然也有人说是米波雷达整合到船身,但是又说不清楚是什么组合形式。 这4块带状雷达确确实实是反隐身雷达,而且是VHF米波+UHF分米波结合的完整的反隐身体系,根据阵面大小,舰岛下面那块是UHF分米波雷达,机库侧面那块是VHF米波雷达。
尺寸方面,根据水兵站姿高度类比,可以大致估测出:后面的VHF米波雷达长度在6-7米,高度在2米左右,阵面积在12-15平方米,两侧相加就是24-30平方米的大基阵;而前面的UHF分米波雷达长度在4米左右,高度在2.5米左右,阵面积大约在10平米左右,两侧相加就是20平米左右的大基阵。斗胆预测:VHF米波相控阵就是052E上面的大“苍蝇拍”,即JY27A修型上舰并整合到舰身内部; 而UHF分米波雷达是14所的YLC-8B修型上舰。
如此,055自身就可以形成对中高空区域独立完整的反隐身体系,即:VHF米波雷达稳定适时地远程预警-跟踪-轨迹绘图,特别是针对F22,F35,隐身巡航导弹等高价值目标。而UHF分米波雷达则可以接力稳定指示目标、跟踪制导或则引导防空导弹远程拦截或驱离。
(真厉害啊)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当然单独依靠052E ,055的VHF米波+UHF分米波雷达体系,还不能确保航母战斗群的反隐身安全无虞,因为海杂波干扰下的中低空,水天线下目标的反隐身探测更关键。
此时,航母舰载固定翼预警机KJ600就大显身手,通过2018珠海航展的透视,可以解读出我国的KJ600机扫-电扫结合,植入更先进的UHF分米波反隐身雷达组件,特别是在精度解析持续跟踪和制导方面,这方面通过38所吴剑旗的报告可以体会出来。美苏争霸后,美国长期成为海空孤独者,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国家极少,而我国不同,长期面临美国的隐身武器威胁,90年代还曾经长期受辱,所以美国对反隐身的实用化研究方面和中国是不能比的。
将来KJ600结合CEC,也必然是一款“海军一体化火控防空”(NIFC-CA)预警机,具备A射B导能力。同时4架KJ600可以在航母周边组成空基立体反隐身平台,和052E,055的VHF,UHF获取信息融合,经过舰载信息处理-装帧,形成真正的海空天一体化的防空、预警、火控体系,让掠波飞行的隐形战斗机,隐形反舰导弹无所遁形。
而052E和055可以组成海上移动的“反隐身雷达基阵”,可以在航母外部400公里甚至600公里以外组成严密的中高空反隐身预警网,并且可以通过舰载信息综合处理中心形成信息节点网格化,生成适时传输的数据链,再通过CEC远近高低交联。
这还不算完,别忘记我们15-20吨级的大型双头反隐身-传感器“神雕”无人机,之所以强调这款无人机的“传感器”能力,是因为未来升级版的神雕同样具备A射B导能力,并且可以主被动模式下立足25000米高空反隐身空情预警、信息中继、数据分发,是一款高空长航时的多任务平台。神雕未来在中国周边高空,或则印度洋基地部署,完全具备支援航母战斗群的能力。



(图-11)



(图-12)



(图-13)
我们最大的对手美国,不久的将来将会大量配备F35B,C,F18EF-BLOCK3先进舰载机,其中F18EF-BLOCK3将做大幅度隐身改进(美国宣称裸机控制到正面RCS0.1㎡级别),并且借助F35部分航电包技术升级F18EF信息电子体系。不出意外配置F35C+F18EF-BLOCK3的福特级航母将长期游弋在日本佐世保基地、关岛阿普拉海军基地及印度洋迪戈加西亚海军基地,对中国“重点照顾”。同时美国舰载机也会携带高度隐身的LRASM反舰导弹对抗我们的航母战斗群。
中国航母战斗群反隐身新体系,织网正忙,雏形已具。未来美国的F22,F35BC,F18EF-BLOCK3想轻松突破我们的“反隐身体系”恐怕不那么简单。现代意义的隐身战斗机还做不到全频谱隐身,外形隐身和吸波涂料目前主要针对的还是“S,X,L”等厘米波隐身, 而VHF米波、UHF分米波波长长,照射到隐身战机,隐身巡航导弹后形成“绕射”,具备天然的反隐身优势。而对于吸波涂料来说,它的厚度要达到照射波长的1/10左右方能达到比价理想的隐身效果,照射波长越大,涂料厚度要求越大,对于VHF,UHF波段来说,隐身涂料厚度要达到1-2厘米左右,对于战斗机来说必然大幅度增重,不堪重负,也不现实。另外分米波、米波在大气传播之中绕射能力强,信号衰减慢,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
YLC-8B和JY-27A都采用了DBF技术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以及两维相扫+方位机扫体制,传感器采样加权求和增强特定方向的信号功率、抑制其他方向的干扰信号,并有效过滤,抗干扰能力极强。JY-27A,创造性地将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兼顾了反隐身以及多用途性能。JY-27A,创造性地将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兼顾了反隐身以及多用途性能。而YLC-8B采取分米波,相比JY-27A做的更为出色。YLC8B采用数字式有源相控阵技术解决了覆盖范围不连续,低空探测差的老问题,通过采用二维有源、数字波束成型等先进技术,能够在俯仰方向采用独立波束设计,结合地形匹配,改善低频雷达低空性能差的问题。
另外,采用竖直长条形天线降低雷达波束在高低方向的宽度,提高探测精度,同样可以比较精确地获得目标高度数据。YLC-8B采用的分米波介于厘米波和米波之间,既考虑到远程探测和反隐身能力,也兼顾到了对探测精度的要求。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外销版本的YLC-8B对F-22A和F-35这类隐身战斗机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了300公里,自用版本想必距离更远,估测可以达倒450公里左右实用级别。
将陆基AESA体制下的分米波-米波反隐身雷达基阵集合到052E,055上是中国的整合创举,必将在可预测的将来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 壮哉中华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