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隐身轰炸机已呼之欲出,但为何航程不需要飞到美国本土?
2017-08-14 08:05:18





一、以前是歼11战机带着轰6K,以后是歼20带着隐轰;他们虽然都是执行战术打击任务,但是隐轰有了质的飞跃。以后将是歼20带着隐轰进行踹门后,再就是歼11系列和轰6K的持续打击。
二、谷歌地图作业了一下,8千公里航程,算3500到4000作战半径加上导弹自身的1000以上的攻击范围,对周边东到关岛,南到印度,西到中东,北到毛子,东北到阿拉斯加,东南囊括整个东南亚。除了美国和欧洲以外,都可以进行有效打击。至于对南美和非洲,完全用不到,欧洲和我们现在没有切实冲突,也犯不着搅那摊混水。至于和美国,一是洲际导弹,二是亚轨道空天超高音速,但更多的是战略问题,而非战术问题,是对峙威慑而非实际打击。隐轰首先还是立足切实的战术问题,所以8000航程够了。


三、能打击和控制周边4000公里,加上常规弹道导弹的话,其实已经对周边国家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而对美国用常规手段进行战术打击,已经可以使其丧失了进攻阵地,令五角大楼无法发动攻击,极大的遏制了战争的爆发,形成了战术威慑。这样中国用战术性就能获得了一定的战略效果,总不可能美军一上来就抡核弹头。
四、百度查了一下,B1B B2基本航程都在1万2,B52和图160要远点,不过也要看飞高空还是低空,高空能到1万8,低空能到1万2。但是要考虑到这几个其实根本上讲都是冷战产物,是追求全球打击的。以前除了洲际导弹,全球打击就是战略轰炸机,现在随着高超音速的发展,打击手段更多,战略导弹也更可靠,所以对隐轰执行这个任务的需求,迫切性下降。


五、一如该文所说,立足4000公里作战半径也就是8000公里航程的话,对飞机的研制生产要求会极大的下降,对迅速入役提高切实的作战能力,会有极大的帮助。对时间节点和研发生产成本,可以有效控制。另外用隐轰指挥隐身无人机,也是个好思路。虽然航程上比美苏的要少,但是更智能,更灵活,实际的作战效能可能还更大,费效比更高。这个其实也是美国放弃搞B3,而是搞B21的思路,毕竟搞全球性的新一代高速隐轰,美国人自己也玩不下去了,而且必要性不是很大了。
六、这几天冒出来的图,本人感觉或者是原型机,或者是验证机,或者是无人机反正都有可能。大体的思路应该是上面这个样子。外形上个人感觉可能更类似于B21而非B2;发动机方面,现在可供选择的有WS10,WS18;另外据说B2的那个F118无加力型我们也有仿制,不知道啥情况。或者是无加力,也不需要矢量的WS15,都有可能。反正具体用什么,看中国空军的需要了。
作者: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