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 安倍为何对华示好?支持率从60%跌到29%,想靠中国解套
2017-07-21 09:16:15



根据媒体报道,安倍内阁支持率已经跌破30%,略高于29%,不支持率却接近55%。不仅是公众对安倍已经嫌恶,如今连一些西方国家都察觉安倍政权已经摇摇欲坠。支持率跌破30%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安倍不可能不惶恐乃至慌乱,前一段时间还传出其赴欧治病的消息。


当然,支持率不佳的领导人还有特朗普。看看人家美国总统,清单已经拉了一长串:什么拒绝公布纳税信息、信任女儿女婿甚于相信阁员、解雇FBI前局长科米、“通俄门”、与媒体关系差到极点……如今还要加上众院民主党议员提出对白宫的不信任决议案。
特朗普入主白宫6个月,就把民意支持率折腾到只剩40%(有的机构统计是36%)。这个数字的确比安倍高了那么一点,但已经创造美国70年来的最差记录。媒体还批评其签了42个法令,但核心承诺一个都没兑现。可特朗普的拥有安倍不具有的素质:心大。他在社交媒体上公然训斥那些反对者:面临这个困难情况,40%已经很高了!里外里透露出的意思就是“你来还不如我,别不服!”直到现在,特朗普的执政班底依旧没完全成立,白宫的很多办公室仍在等待新主人,可人家干脆不着急。


与特朗普的任性和破罐破摔不同,安倍的支持率如坐滑梯般出溜到现在这个地步。就在4个半月以前,安倍考虑的根本不是如何挽救民意,而是盘算着将“最多2届6年”的自民党总裁任期改为“最多3届9年”,还请来当时尚未怀孕的福原爱撑场面。彼时,安倍心心念念的是如何成为日本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只要能在首相大位上耗到2019年11月,自己就会创造新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倍实际是个“完美主义者”。
不过,仅仅100天后,风云突变。7月2日,自民党在东京都议会选举中丢掉了34个议席,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则率领“都民第一会”拿下了79席,安倍大败。而输掉东京都议会选举,预示着会输掉大选。如今已经有媒体预测安倍会在10月22日“下课”。探客在原创文章《日本“围堵中国”的野心终破产:这3个女人毁了安倍政权》里指出:表面上安倍被“鹰派女”打得丢盔弃甲,实际上是自己阵营内部出了问题。
安倍最令民众不满的森友学园和加计学园丑闻就与其夫人安倍昭惠的疏忽大意有关,而安倍所信任的防卫相稻田朋美则蠢到去自卫队拉票,种种低级失误酿成大过,被在野阵营扣上了“包庇失德、失言的阁僚和亲信”这顶大帽子。如今安倍想弃卒保车都为时已晚,因为54%的民众表示对内阁改组并无期待,还有70%的民众认为其“太不负责任”。
实事求是讲,安倍内阁的亮点也不是没有。譬如2017年1月到6月,日本旅游业迎来大繁荣,访日游客达1376万人次,与2016年同期相比暴增17.4%。创最佳纪录。游客累计消费额也首次超过2万亿日元,高达20456亿日元(约合1234亿人民币)。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安倍制订的“奥运战略”。按照这一构想,到2020年,访日游客或达3300万人次,为奥运而投下的10万亿日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或将GDP提升0.4%,经济辐射效果或达3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左右。这些都有望给疲软的经济注入强心剂。可如今看来,这一切都不如超低价购入国有土地、骗取补助金等黑幕的威力大。
而为了自救,为了保住首相宝座,安倍需要成绩,因此不计代价展开“最后一搏”,包括达成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框架协议。更为重要的是,安倍还打起了“中国牌”。
在不久前举行的汉堡峰会上,安倍一改以往的冷淡观望态度,明确表示希望加入“The Belt and Road”倡议的意愿。按照日方的说法,是不想错过商机,避免丧失在基建、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发言权。不过,态度的重大转变不会立刻体现在行动上,尤其是日方之前一直对亚投行充满猜疑,而且还故意在投资与援助方面刻意抵消东亚大国的影响力。
可在特朗普撕毁TPP之后,安倍能选的路已经不多。尤其是最近,东亚大国宣布将在年内达成RCEP,就在7月19日,中日和东盟等国的代表齐聚印度海德拉巴,开始第19轮谈判。在特朗普高调设立“美国制造日”和逼迫日本重新缔结自贸协议的现实威胁下,民调降入低谷的安倍也不得不正视这个一直被刻意掩盖的真相:中日合作才能制衡美国的一意孤行。
但凡有一点出路和办法,安倍也不会对华示好。如果不是被特朗普的“铁手”握得龇牙咧嘴,如果不是被扣上了“汇率操纵国”的帽子,如果不是看到自己的基本盘已经被撼动,安倍也下不了最后的决心,也不会想到争取中间派的支持。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一切都太晚了。安倍之前一直谋求成为“正常国家”,非要把东亚大国当成假想敌,为此在“西南诸岛”加强军力,组建以夺岛为目标的“水陆机动团”,还在一年内“大撒币”,处处与东亚大国对着干,从非洲、美国、印度、缅甸、菲律宾、印尼、俄罗斯到越南,日本已经投入近3700亿美元,而2016年对华投资仅31亿美元,连2012年的一半都不到,政冷经冷的冰山已然成型。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堵在安倍连任路上的,正是他自己搬来的大山。下课已经不可避免,留给继任者的最重要财富就是:认清形势,别做无谓的挑衅和挣扎。合则两利,分却未必两伤,因为日本不是以前的日本,邻国也不是以前的邻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倍或将是日本最后几个试图违抗潮流的首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