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清晰图片,瀚海狼山研判大舰未来可以超过10万吨的满排。不过居然有人说这是集装箱班轮。如果不是战略忽悠,就是真不懂或者故意乱带节奏。狼山过去的推文,已经对船型说的很清楚了。集装箱班轮是大部分船体垂直侧壁,只有船头和船尾两头是曲线。而载机大船的整体水线线型,是狭长的扁桃型,船体中间只有十几米是垂直侧壁。整体俯瞰,和过去的战列舰非常相似。而且载机大舰有非常宽的防雷舱。普通民用集装箱班轮只有不太厚的2层垂直侧壁。如果真建造到了现在的这个程度还来“战忽”,恐怕这个月的奖金也拿不到。因此都没必要去逐条反驳。有人还说看到巨大的中部空仓就说是民船。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对载机大船来说,也多次讲过,如果上了7万吨,就应该是从龙骨船底外壳到飞行甲板。有11层舱室、12层钢板。但是并不是船体内部任何舱段都是11层。作为完整的11层的船体段。
大约只有整舰的船头部分和尾部。这两部分,从上到下大体是11层。然后横向的隔断又非常多,把前后都做出像蜂窝一样的上千个小舱室,实现像纸箱加强板一样的效果。大量的两头小舱室,可以增加全舰的储备浮力,前后部分即使被外力撞击,或者被水雷、鱼雷和反舰导弹命中,大量的蜂窝状小舱室可以分散爆炸冲击威力,并且不容易被从破损部分灌入的海水迅速淹没所有的内部小舱。因此全船的前后部分,都可以作为整体的储备浮力舱。作为载机大舰。内部并不都是小蜂窝,也有内部空间非常开阔的区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机库。机库就是载机大舰内部最大的一个连贯的“大厅”。一般占据3层层高。而宽度可以超过35米,长度占据全舰长度的60%或者更多。载机大舰内部的11层层高比例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以福特级为例,一般每层高度在2.8米左右,全舰11层总高在30米上下。
这个30米的总船型高。一般分机库以下一层再往下、和机库下一层往上,各占一半。也就是上下都是15米左右。而目前看到的大段模块,其实就是船体下半区的这15米。这下半区被分为6层,现场图也被证实确实是6层。有人看到中间有大空仓就说是民船装货的,其实这是前后机炉舱。也就是用来放置燃油锅炉(或反应堆)、蒸汽轮机、巨型变速齿轮箱的部分。是全舰的动力心脏。这种机炉舱,在全船的重心前后各有一个舱段。恰恰对应4台蒸汽透平,对应4个大减速齿轮箱,再对应4根各两长两短的动力大轴。每段机炉舱其实占据的空间很大,长宽都有30米以上。而且高度会占据4层甚至是5层的下层舱室。因此在前后的动力舱段,绝不是和全船的头部和尾部一样每层都是2.8米的小舱室,而是直接占据了非常大的内部空间。如果有人到发电厂的锅炉和蒸汽轮机厂房看看长宽高是多少,就知道载机大船前后主动力系统要占据多大的船内空间。其实载机大船用的蒸汽动力系统,已经比发电厂的厂房体积大大压缩了。
现在可见图中的后机炉舱,中间还有一道纵向的隔断,这恰恰是载机大舰机炉舱的特点的体现。就是并排的两个后蒸汽透平和变速齿轮箱,必须纵向再隔开,防止万一有一侧被重型鱼雷命中,爆炸冲击破坏或者进水,导致一侧动力失效后影响另外一侧。只有一侧动力,载机大船仍然可以继续战斗航行。目前通过现场的一个明显特点,狼山认为基本可以判断是常规动力。因为若是非常规动力,现在动力段的模块纵向长度,应该大于每个反应堆的核心区长度。让每个堆系和核心管道都不需要额外的接口,现在的每段,明显短于福特级整体成型的动力舱段。常规动力概率大增。
有人说常规动力是否就不会大于小鹰级的8.3万吨?其实这个倒是不用担心。到10万吨照常可以用常规动力。尼米兹初期批次的轴功率其实小于小鹰级的28万轴马力。电磁弹射大船不用大量消耗弹射蒸汽,只要单位时间蒸汽生产量足够,用燃油锅炉推动15万吨都没问题。现在20万吨级的集装箱班轮,都可以用柴油动力保持稳定的25节甚至27节跨洋航行。钢铁巨轮长距离高速穿越地球磁力线,甚至会对全球磁场产生干扰。载机大船用蒸汽动力而不是柴油动力,只是为了可连续X000海里飙车到3X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