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进行的我国国防展览上,海洋系统部分出现了中国首套国产海底声呐网络体系,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军力展示事件!
显然这一体系将牢牢掐住美国核潜艇的咽喉,改变中国周边海区的力量平衡!

这一水下声呐网络,官方名字为海底观测网,它通过多种水下设备相互联网工作,可以覆盖上千公里的巨大海域。
它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三个大型海洋监控网络。而且它拥有一个美军都尚未批量装备的水下监控利器:“海翼”号深海滑翔机,也就是一种能够自由机动的水下侦察机器人。
据报道,这一机器人的总体结构很像一枚能够自主航行的鱼雷,但又有若干大尺寸翼面,从而使得机器人本身获得更大的机动能力。据称“海翼”号工作深度为一公里,续航可以达到一千公里。展览消息称这一机器人已经投入使用。

目前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海底声呐体系,是美国“苏萨斯”和“考格萨斯”系统,专门用于对付庞大的苏联海军舰队部队。
“苏萨斯”的原理相当简单,它把几千个分布在大西洋中的声呐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得苏军舰艇,特别是潜艇在进出大西洋时,必然会被迫穿越这一网络体系,从而被美军的声呐探测到。这样美军就能够掌握苏军舰艇进出大西洋的动态。“考格萨斯”是美军部署在太平洋的类似探测体系。中国海底观测网的原理与之类似。
但具体设计建设这一网络,难度非常大。美军与承包商沿着大西洋底漫长的海床,在巨大的深水水压之中进行了“苏萨斯”体系的长期艰苦施工,施工难度堪比登月工程,工程量之大令人咋舌。典型的声呐装置的结构,是在密封容器内安装约20个复杂的水听器,然后每隔一段距离部署这样一个声呐装置,再用海底电缆连接成网络,最终连接到岸上的分析指挥中心之中。这些系统可以分辨出苏联战舰、潜艇的具体型号,甚至在较好的工作条件下可以根据以往记录的声音特征信息,对比区分出具体是哪一艘苏军潜艇正在通过这一探测网络。

1954年美国完成了自身大西洋海岸周边的监控体系,随后开始建设横跨整个大西洋、保证覆盖所有进出大西洋渠道的完整体系。其中三个关键性的节点为格林兰、冰岛和英国,它们承载了横跨大西洋的完整监控网络的岸上基础设施。至此,任何从苏联出发进入大西洋的潜艇,都很难躲过这一体系的监控。
太平洋中的“考格萨斯”系统是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另一巨大成就,它覆盖了从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然后延伸到夏威夷,宽达2000公里的巨大海域,这为美国西海岸提供了针对苏军舰艇的有利保护。美军后来进一步建造了从阿拉斯加延伸到日本千页群岛的最新监控网络,这样美军就基本完成了针对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完整监控网络。加上“苏萨斯”系统,美军几乎把一个环形的锁链套在了苏联海军脖子上。
中国相关海底声呐系统显然也想达成类似的效果,终极目的就是让解放军能够完整掌控相关海域敌方舰艇的活动情况。
从展示模型来看,它的原理类似于美国系统,但“海翼”号深海滑翔机的出现,使得中国海底观测网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它把固定不动的声呐探测设备,变成了能够在很广阔的海域中自主航行的侦察机器人,这显然极大的扩大了探测范围,增加了抵近探测的手段,甚至可能最终发展为可以携带武器攻击敌方舰艇的水下作战网络。
此外,“海翼”号深海滑翔机能够通过系泊设备与海底观测网主体连接在一起,这样它可以几乎无限制的从水下网络体系中获得充电、数据互联、侦察信息传输、指挥信息下载等服务。还可以在执行较为远距离的航行后,在另一个系泊设备上再次与体系连接,进而转战其它海域、执行更多的任务,或者返回原系泊地点。
完全不难想像,当有了足够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时,中国海军就拥有了一个全自动化的海底作战机器人网络,它的战斗力将震撼任何试图挑战我国海洋安全的对手!
中国海底观测网的曝光,显示了我国在维护本国海洋权益、捍卫世界海洋安全方面的决心,让我们拭目以待它在未来必将取得的辉煌成绩!